作者:慎独

声明:“兵说”原创稿件,抄袭必究

1960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访华,在宴会上,中方代表热情的向他介绍解放军的光荣历史。偶然间谈到女兵,周总理说我们解放军不光有很多女兵,还有位女将军。谁知蒙哥马利很不以为然的表示,打仗是男人的事情,女将军显得解放军像是娘子军。结果周总理礼貌的回答说,按你们英国法律,女王才是正经的三军统帅,难道说英军也都是娘子军吗?蒙哥马利尴尬地笑笑。

周总理口中这位女将军便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少将李贞。她的一生充满坎坷,而她的经历也反映了为何我军能不断的得到人民支持,不断发展壮大。

李贞将军戎装照

与其他将帅一样,李贞将军有着传奇而又艰苦的一生,但因为她是女性,她又经历过其他人从未经历的痛苦。她6岁做了童养媳,却在十几年后摆脱婆家参加革命;她连续遭遇两次不幸的婚姻,却最终找到真爱;她没有自己的孩子,却收养了20几个烈士遗孤;她与丈夫都是将军,去世后却没留下一点遗产;她没有花木兰那样的传说,却因真实而伟大。

当年参加革命的人很多都是穷苦出身,饭都吃不上。李贞不一样,她温饱尚可勉强解决。然而作为童养媳,她受尽了婆家的欺辱,更重要的是没有自由,只能生活在愚昧中。她为了摆脱愚昧,主动参加了当地共产党的妇女解放组织。要知道,当年农村妇女地位是极低的,更重要的是很多妇女都选择向命运低头,过着忍气吞声的日子,但李贞却主动向进步靠拢,参加革命。

这代表了很多革命家参加革命的初衷,他们虽然没有冻饿之虞,但是要么不甘于生活在被奴役与愚昧中,要么想要改变旧中国落后的局面,在一片黑暗中主动寻找光明。很多时候这种主动革命的精神比那些逼上梁山的坚定的多,因为有的在吃饱穿暖后便乐不思蜀,革命一直消沉。而李贞这种主动参加革命的人则始终保持着对革命的热情。

李贞与战友们

作为一个女性,婚姻是绕不开的。李贞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第一次是作为童养媳,受尽了欺辱,在她被国民党通缉后又与她断绝关系。可以说在这段婚姻中没有得到一点点的爱。而她的第二段婚姻是与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张启龙,两人是在战斗中升华的爱情,自然是情比金坚。但是因斗争,张启龙为了保护李贞主动选择离婚。

红军时期的李贞

后来李贞在别人撮合下与后来的丈夫甘泗淇相识,起初李贞觉得自己配不上甘泗淇,因为人家是老革命,还是苏联留学归来,她自己却是童养媳出身。但甘泗淇并没有嫌弃李贞,反而欣赏李贞做事的干练以及性格的直爽。两人在简单婚礼后开始了他们30年的婚姻生活。

李贞与第三任丈夫甘泗淇

命运并没打算放过李贞,她在过草地期间不仅痛失爱子,还失去生育能力。后来很多人劝甘泗淇离婚,就连李贞自己也想离婚,她不希望丈夫戎马半生却留不下一点骨血。而甘泗淇则展现出了极高的觉悟,表示不管有没有孩子都会爱李贞一辈子。两人后来收养了多名烈士遗孤。

从李贞的几次婚姻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悲惨遭遇,但李贞并没有被这些悲惨经历击垮,反而是增加了她对革命的热情。李贞的后两任丈夫在面临艰难抉择时都选择了保护自己的妻子,让自己承受更多。

夫妻将星戎装照

李贞夫妻在去世后家里几乎没有财产,为数不多的现金还都捐给了教育。可以说李贞的一生极具代表性。为什么李贞会参加革命?是为了发财吗?不是,是因为他们梦想着打破旧社会,那些在旧社会中受尽压迫的人们自然就会投奔革命而来。

李贞在1955年被授少将衔,这在中国几乎是史无前例的,这体现了对她个人贡献的尊重,没有简单的把她视为谁谁谁的妻子,而是充分肯定她的功绩。对李贞的肯定,也体现了对妇女们在革命中贡献的肯定,数量庞大的劳动妇女在革命面前丝毫没有胆怯,她们和男性一样战斗,一样吃苦。她们用行动践行什么叫妇女能顶半边天。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革命队伍能充满吸引力的原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