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慎獨

聲明:“兵說”原創稿件,抄襲必究

1960年,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訪華,在宴會上,中方代表熱情的向他介紹解放軍的光榮歷史。偶然間談到女兵,周總理說我們解放軍不光有很多女兵,還有位女將軍。誰知蒙哥馬利很不以爲然的表示,打仗是男人的事情,女將軍顯得解放軍像是娘子軍。結果周總理禮貌的回答說,按你們英國法律,女王纔是正經的三軍統帥,難道說英軍也都是娘子軍嗎?蒙哥馬利尷尬地笑笑。

周總理口中這位女將軍便是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少將李貞。她的一生充滿坎坷,而她的經歷也反映了爲何我軍能不斷的得到人民支持,不斷發展壯大。

李貞將軍戎裝照

與其他將帥一樣,李貞將軍有着傳奇而又艱苦的一生,但因爲她是女性,她又經歷過其他人從未經歷的痛苦。她6歲做了童養媳,卻在十幾年後襬脫婆家參加革命;她連續遭遇兩次不幸的婚姻,卻最終找到真愛;她沒有自己的孩子,卻收養了20幾個烈士遺孤;她與丈夫都是將軍,去世後卻沒留下一點遺產;她沒有花木蘭那樣的傳說,卻因真實而偉大。

當年參加革命的人很多都是窮苦出身,飯都喫不上。李貞不一樣,她溫飽尚可勉強解決。然而作爲童養媳,她受盡了婆家的欺辱,更重要的是沒有自由,只能生活在愚昧中。她爲了擺脫愚昧,主動參加了當地共產黨的婦女解放組織。要知道,當年農村婦女地位是極低的,更重要的是很多婦女都選擇向命運低頭,過着忍氣吞聲的日子,但李貞卻主動向進步靠攏,參加革命。

這代表了很多革命家參加革命的初衷,他們雖然沒有凍餓之虞,但是要麼不甘於生活在被奴役與愚昧中,要麼想要改變舊中國落後的局面,在一片黑暗中主動尋找光明。很多時候這種主動革命的精神比那些逼上梁山的堅定的多,因爲有的在喫飽穿暖後便樂不思蜀,革命一直消沉。而李貞這種主動參加革命的人則始終保持着對革命的熱情。

李貞與戰友們

作爲一個女性,婚姻是繞不開的。李貞一生經歷了三次婚姻,第一次是作爲童養媳,受盡了欺辱,在她被國民黨通緝後又與她斷絕關係。可以說在這段婚姻中沒有得到一點點的愛。而她的第二段婚姻是與自己的入黨介紹人張啓龍,兩人是在戰鬥中昇華的愛情,自然是情比金堅。但是因鬥爭,張啓龍爲了保護李貞主動選擇離婚。

紅軍時期的李貞

後來李貞在別人撮合下與後來的丈夫甘泗淇相識,起初李貞覺得自己配不上甘泗淇,因爲人家是老革命,還是蘇聯留學歸來,她自己卻是童養媳出身。但甘泗淇並沒有嫌棄李貞,反而欣賞李貞做事的幹練以及性格的直爽。兩人在簡單婚禮後開始了他們30年的婚姻生活。

李貞與第三任丈夫甘泗淇

命運並沒打算放過李貞,她在過草地期間不僅痛失愛子,還失去生育能力。後來很多人勸甘泗淇離婚,就連李貞自己也想離婚,她不希望丈夫戎馬半生卻留不下一點骨血。而甘泗淇則展現出了極高的覺悟,表示不管有沒有孩子都會愛李貞一輩子。兩人後來收養了多名烈士遺孤。

從李貞的幾次婚姻我們可以感受到她的悲慘遭遇,但李貞並沒有被這些悲慘經歷擊垮,反而是增加了她對革命的熱情。李貞的後兩任丈夫在面臨艱難抉擇時都選擇了保護自己的妻子,讓自己承受更多。

夫妻將星戎裝照

李貞夫妻在去世後家裏幾乎沒有財產,爲數不多的現金還都捐給了教育。可以說李貞的一生極具代表性。爲什麼李貞會參加革命?是爲了發財嗎?不是,是因爲他們夢想着打破舊社會,那些在舊社會中受盡壓迫的人們自然就會投奔革命而來。

李貞在1955年被授少將銜,這在中國幾乎是史無前例的,這體現了對她個人貢獻的尊重,沒有簡單的把她視爲誰誰誰的妻子,而是充分肯定她的功績。對李貞的肯定,也體現了對婦女們在革命中貢獻的肯定,數量龐大的勞動婦女在革命面前絲毫沒有膽怯,她們和男性一樣戰鬥,一樣喫苦。她們用行動踐行什麼叫婦女能頂半邊天。我想,這就是爲什麼我們的革命隊伍能充滿吸引力的原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