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資持股基金公司比例放開 合資公募醞釀股權變更

除大摩華鑫和上投摩根之外,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另有部分中外合資基金公司的外資股東亦有謀求控股權的動作。

金融開放步伐不斷提速。

近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宣佈,證監會明確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時點。其中,自2020年4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該時間表的落定,意味着近半年之後,外資獨資公募將正式開閘,延續22年的內資控股公募佔多數的行業格局將迎來變革。

業內人士預期,一旦外資持股基金公司比例限制正式開放,合資公募的外資股東將積極謀求控股權。

而外資控股基金公司的不斷湧現,必將對國內公募行業帶來衝擊。

合資公募醞釀股權變更

受對外開放政策的激勵,近兩年來外資入局中國市場的步伐越來越快。

今年6月,證監會覈准了摩根士丹利華鑫(簡稱“大摩華鑫”)的股權變更申請,大摩華鑫由此成爲首家外資相對控股的基金公司。

同年8月,摩根大通旗下的摩根資管成功競拍上投摩根基金2%股權。至此,摩根資管將持有上投摩根51%的股權,成爲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的絕對控股股東。這也是中國公募基金業首家被外資絕對控股的基金公司。

除大摩華鑫和上投摩根之外,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另有部分中外合資基金公司的外資股東亦有謀求控股權的動作。

其中,一家外資持股比例爲49%的基金公司高管向記者透露,其公司的外資股東近期就在籌謀該項事宜,不過目前尚未有定數。

上述高管稱,“自我們公司成立以來,公司的中、外方股東始終保持溝通,公司股權結構穩定,使得公司實現了穩健發展。目前我們的外方股東希望能夠爭取更多的持股比例,也是因爲基金業對外政策方面出現了積極變化。”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外持股比例都是49%的公募,外資股東確實可能對於謀求基金公司控股權更具備積極性。此外,中小規模的合資公募,以及由外資方派任總經理的合資公募,外資方也可能更有興趣謀求控股權。

據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8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26家,其中,中外合資公司44家,內資公司82家。

中外合資基金公司中,景順長城、鵬華、海富通、滙豐晉信、國投瑞銀等10餘家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爲49%。

除了現有合資基金公司之外,另一波未來可能誕生的外資控股基金公司,則主要來自於目前已經在中國境內拿到WFOE PFM(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資格的海外資管巨頭。

今年4月17日,貝萊德(Black Rock)宣佈,任命湯曉東爲中國區主管,於2019年7月起生效。湯曉東曾任華夏基金總經理、廣發證券副總經理等職務,在業內看來,貝萊德“挖角”湯曉東的舉動,很大程度上就是爲了衝擊公募牌照而做準備,而這也是外資資管機構進軍中國的共同目標。

去年初以來,貝萊德、領航、瑞銀資管均明確表示,想獲得全持股的公募牌照。一旦外資股比限制正式取消,必將觸發外資巨頭向公募領域加速進軍。

華南一位資深公募從業人士向記者表示,“海外資管巨頭對內地公募牌照覬覦已久,但在政策放開之前,大家只能採取曲線路徑,先申請私募牌照,待時機成熟時再申請公募牌照。現在時機已經近在眼前了,外資機構動作會越來越多。目前一些大型外資私募已經在調整公司的內部結構,也是爲了爭取在明年成爲第一批外資公募。”

內資公募無懼“狼來了”

隨着外資入局中國市場步伐加速,外資究竟會帶來怎樣的衝擊,成爲業內受討論度較高的話題之一。

從記者採訪的情況來看,內資公募基金公司對於外資控股公募的出現整體態度平淡,對於可能面臨的競爭表示有信心應對。

華南一家公募基金公司高管向記者表示,“從2002年國內首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國聯安獲准籌建至今,外資進入中國基金業已經有17年的時間,大家對於外資機構已經不再是以前那種擔心的心態。在中國基金業這20年來的發展過程中,大家已經充分意識到,競爭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會越來越激烈。”

綜合多位受訪者的觀點來看,受訪者認爲,外資公募可能會存在如下幾方面優勢:第一,在跨境業務拓展和跨境資產配置等方面具有先天優勢;第二,在指數投資、衍生品定價和交易能力上更具優勢;第三,外資公募的長期投資理念和成熟的投資框架,可能會在吸引機構客戶方面具備一定優勢。

不過,也有受訪者認爲,外資控股公募也面臨適應中國市場的挑戰。

華南一家公募基金公司總經理分析稱,“雖然外資公募擁有成熟的投資理念,但在成立後一定時期內,可能也會面臨水土不服的陣痛。與此同時,作爲後來者,外資公募在渠道佈局方面也不具備優勢。”

前述總經理提及,“雖然從政策上來看,外資持股基金公司比例的限制將取消,但這並不意味着外資控股公募和內資控股公募採取的監管標準是統一的,外資公募未來可能在開展某些業務時受到其身份的限制。比如有的機構委外業務,在准入門檻方面可能就將外資公募排除在外了。又或者在申請相同業務時,外資公募面臨的審批流程會相對長一些。”

當然,無論外資控股公募將會呈現出怎樣的發展,大趨勢已經勢不可擋。對於國內基金業而言,外資的進入對於促進行業良性競爭必會起到積極作用。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