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加劇!流動性短期改善,公募抱團行情能否持續?

來源:證基風雲

牛年春節長假臨近,大盤近期持續震盪。A股三大指數今日震盪走高,頭部企業股價繼續呈現上攻態勢,滬深兩市“二八分化”格局愈發明顯。

自去年三季度以來,全球央行貨幣寬鬆政策影響下,各類資金不斷流入股票等多類資產中,公募基金抱團持有的核心資產不斷上漲,在今年1月份最爲明顯。

在此背景下,市場上演了明顯的“二八分化”行情,近期的流動性和關注度幾乎全部集中於公募基金的核心抱團股,這些個股股價出現暴漲暴跌。而相比之下,多數中小票或績差股似乎跌無止境。不過,公募四季報顯示,也有一些基金經理不隨波逐流,選擇重倉銀行、券商和地產等金融股,或者煤炭、有色等週期股。

春節即將來臨,市場對節後流動性的預期會有何判斷,公募的抱團行情還能否延續?

如何看待流動性

近期市場對流動性的情緒擔憂給二級市場也帶來一定影響。數據顯示,自去年5月貨幣政策迴歸正常化以來,M2、社融增速分別於7月、11月出現拐點。去年年末,社融增速已從去年10月高位下降0.4個百分點至13.3%。10年期國債收益率自2020年5月以來持續抬升,當前達到3.22%。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研究管理部認爲,總體上,預計新冠疫情大幅蔓延的概率不大,未來影響市場走勢的核心因素是央行的流動性預期以及拜登政府上臺後的中美關係。從央行的表態看,貨幣政策出現大幅轉向的可能性不大,央行可能從防範金融風險的角度對貨幣政策進行微操作。市場層面,節後經濟的復甦情況是影響市場走勢的重要因素,短期市場的關注點轉向化工等低估值板塊,但從長期看,科技和消費仍然具有良好的投資前景。

龍贏富澤資產總經理童第軼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節後市場會迎來流動性的改善,節日效應退卻,市場情緒回升,市場整體熱度可能將有一定回升。

德邦基金權益投資一部總經理黎瑩認爲,市場流動性短期改善,上週央行有效緩解了市場對銀行間流動性的擔憂,公開市場操作淨投放960億元,包括進行了跨節資金投放,短端利率出現了明顯回落。儘管距離貨幣政策真正收緊還有一段時間,但當前市場對於流動性變化的敏感性正在提升。後期宏觀組合維持經濟修復持續,信用將有邊際收緊壓力,但貨幣政策不會急轉彎,平穩過度的概率較大。

核心資產是否泡沫化

公募基金持續抱團之後,市場行情“二八分化”明顯,一邊是抱團股不斷上漲,另一邊則是部分中小票或績差股不斷下跌。對於此類行情,市場人士產生意見分歧。有人認爲,白馬股行情不是基金抱團的短期結果;也有人認爲,部分核心資產明顯高估甚至出現泡沫。

把脈投資總經理許瓊娜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稱,當前只有半數不到的核心資產已經走出長牛,但還是有其他的核心資產值得關注。

同時,許瓊娜認爲,風格切換應該會從部分長期型核心轉移到週期型的核心資產,但是風格轉換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特別從去年實現金融開放後,外資一直不遺餘力地購入中國長期型核心資產,所以如果風格切換時會把原來長期型核心資產賣出較低價格,就得要防範被外資收走,所以大概率的切換方式是:長期型核心資產微跌或寬幅震盪,然後週期型核心資產輪番表現,加上港股裏的核心資產也會被重新定價。

玄甲金融CEO林佳義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集中持有目前明顯高估甚至泡沫的核心資產在2021年將不再具備投資性價比,與美股1972年底的情景極其類似,持有此類資產對未來的收益回報預期一定要降低,而且可能隨着信貸收縮,出現抱團瓦解,估值將出現巨大修正。

對於市場近期頻繁提及的“核心資產”概念,童第軼認爲,市場集中持有的品種已經更多以業績成長性、確定性爲衡量標準,部分業績優異的中小盤股同樣得到了資金青睞,傳統行業中增速不及預期的老白馬公司走勢也會不盡如人意。所以,今年的主旋律依然將以真實業績的兌現爲主旋律。

節後行情如何演繹

距離春節假期僅剩最後2個交易日。截至2月8日收盤,滬深兩市震盪走高,成交額出現萎縮,合計成交達8000億元。節前市場行情分化依舊,在對節後市場行情的分析中,除了白馬股和熱門行業外,業績優異的中小盤個股也引起衆多人士的關注。

童第軼表示,對業績優秀的大盤白馬股要予以足夠的跟蹤和重視,各行業的頭部化在今年將愈發明顯,只要它們的行業景氣度維持高位、業績持續釋放,這個方向的整體趨勢性行情就很難結束。同時,緊扣業績這一核心變量,超預期或是處於行業拐點的中小盤股也是今年的重點方向之一,深度挖掘並堅定持有行業的顛覆者將給予我們不菲的回報。最後,低估值、安全邊際顯著的避險品種也值得考慮,將爲我們的投資組合分散風險,平抑波動。

林佳義認爲,節後市場風格在流動性繼續維持的背景下,有可能切換爲波段式小票行情或者低估值補漲行情,歷史上大票小票行情是輪動切換的,只不過A股目前處於全面註冊制+強制退市制度落實的階段,對小票的無例外打擊在短期內表現被強化了。並在之後對小票中的績優股等高性價比企業進行大幅估值修復。

許瓊娜認爲,今年的行情依然適合做股票多頭策略和宏觀策略,但是要精選賽道,去年和前年走得好的基金與股票可能會面臨巨大的震盪。同時,也可以佈局一部分量化策略,因爲風格切換時偶爾會給市場帶來較大的波動,特別是長期型核心資產下跌時,新的風格又沒完全呈現氣候,這時量化策略便可以對沖並平抑波動。但是建議只配一部分量化策略,因爲長牛慢牛中,選擇股票多頭或者宏觀策略纔是硬道理,因爲真正的高額利潤還是來自於買得便宜。而多頭策略或偏股票型的宏觀策略,會讓基民和股民在低位時佈局到一些未來的成長股。而牛市的最佳打開方式一定是長持,而非對沖。

展望後市,黎瑩認爲,估值將在一定程度受壓,業績驅動將是主要定價因素,市場將呈現震盪行情,結構表現上會更均衡。配置上,更偏重估值合理而業績確定性強的板塊和個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