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识这本书,得益于吴文莉老师的介绍,此时的我也只是把《天下第一渠》当作文学作品来读,想的这肯定是以郑国渠为背景展开的虚构的一个文学故事,我则希望能过阅读这本书来增加一些自己课堂的趣味性。其次他认为在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历史史实是写作的骨架,文学语言是写作的肌肉,然后耐心细致的从文学的语言、文学的方式和文学的热情三个方面详细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并旁征博引从陕西其他作家的作品中认真分析上述的观点,认为路遥的作品突显的是黄土高原的豪迈,陈忠实的作品体现的是关中平原的宽广、贾平凹的作品展现的则是陕南的细腻。

新书上架

郑国渠,千古名渠。

纵使如此,我对她的了解却仅是局限于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只是在讲古代农业发展时一笔带过的一个普通水利工程,最多强调的仅是她的修建使关中平原成为千里沃野;她只是在讲千古一帝——秦始皇时略微展开,突出的却是秦王政的雄才大略,和李斯天下名篇《谏逐客令》的问世。忽略的是郑国渠的修建是一个由“疲秦之计”到“强秦之策”关键点,忽略的是长安能够成为“衣食京师,亿万之口”正是源于郑国渠的修建这样一个史实。

这一切的结束要感谢白描老师的《天下第一渠》(太白文艺出版社)。初识这本书,得益于吴文莉老师的介绍,此时的我也只是把《天下第一渠》当作文学作品来读,想的这肯定是以郑国渠为背景展开的虚构的一个文学故事,我则希望能过阅读这本书来增加一些自己课堂的趣味性。孰料,当我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发现我最初的想法是错误的。

我是一名历史老师,每当读到一些文学作品中与历史有关的事件之时,都会忍不住去翻阅一些相关的史料,以此来印证作品中的事件是否属实。《天下第一渠》属于文学作品,自然有虚构的部分,这里尤以郑国在修渠之时的心理变化为主,这种虚构是作者在对史实充分的了解之上,在自己文学才华不断升华之后的升华。其他的,书中所述基本上都以史实为依据,最为关键的是一部文学作品还标出了史料的出处,所述史实让人叹为观止。文学作品的史料如此严谨,细纹清晰地再现郑国渠2000多年的历史,让人惊叹。这是我的疑问,一部文学作品是如何将文学的美和历史的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带着这种疑问,我参加了逸莲品读第16期的活动——品读《天下第一渠》。在活动现场,白描老师首先强调了他创作这部大作的前因后果,强调大渠是他的乡土情,30多年的京城生活没有改变和减弱这种故乡情。在提问环节,我就如何将文学与史学相结合,向白描老师进行了咨询,白老师听完我的问题后,首先强调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虚实是作者人生价值取向的问题,每位作家都有所不同。其次他认为在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历史史实是写作的骨架,文学语言是写作的肌肉,然后耐心细致的从文学的语言、文学的方式和文学的热情三个方面详细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并旁征博引从陕西其他作家的作品中认真分析上述的观点,认为路遥的作品突显的是黄土高原的豪迈,陈忠实的作品体现的是关中平原的宽广、贾平凹的作品展现的则是陕南的细腻。白描老师耐心、毫无保留的介绍使在场的所有人受益匪浅。

通过这一期的逸莲品读,我感觉到了白描老师和所有现场作家的创作热情。作家的创作热情也如同我上课时的热情一样。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努力会以历史求真、文学求美的精神贯彻始终,以文学创作的热情,历史写作的冷静,使自己的课堂也努力成为“天下第一堂”。文/马臣,新书《天下第一渠》已全网上架。版权方授权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