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几位浙江小学生(据说是上外秀洲外国语学校402班科学小队)通过实验,发现用等比例照片即可替代“真脸”实现刷脸取件。某智能柜工程师赵德山说,根据早前试点应用的百万次“刷脸取件”记录来看,尚未发现误识导致误取包裹的状况,由此可以看出技术已较为成熟。

小学生发现快递柜刷脸取件BUG|后浪说来就来,大家扶好站稳

长江后浪已到

前浪扶稳站好


发生什么事了?

今天,浙江小学生群体闪闪发光。

有媒体报道称,近日,某快递柜被发现BUG。几位浙江小学生(据说是上外秀洲外国语学校402班科学小队)通过实验,发现用等比例照片即可替代“真脸”实现刷脸取件。据称快递柜方面已经紧急下线刷脸开锁功能,待技术完善后,才会考虑上线。

小学生发现快递柜刷脸取件BUG|后浪说来就来,大家扶好站稳


是偶然事件么?

并不是,已有人进行了后续测试,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只要照片够大+真人不要露面+缓缓将照片移动到摄像头前+手够稳(手抖的话不能识别,需要输入手机后四位),不但正脸照片能开锁,就连偷拍的非正面照片都可以开柜门。

小学生发现快递柜刷脸取件BUG|后浪说来就来,大家扶好站稳

小学生发现快递柜刷脸取件BUG|后浪说来就来,大家扶好站稳

小学生发现快递柜刷脸取件BUG|后浪说来就来,大家扶好站稳

感觉管理层有点儿凉凉。


他们怎么说?

对此消息,回应如下:

小学生发现快递柜刷脸取件BUG|后浪说来就来,大家扶好站稳


快递柜刷脸取件安全么?

这里不便评论。不过,此前,关于此项目的介绍是这样的:

在“刷脸取件”的技术设计中,应用了多种安全机制,以确保用户安全取件。技术提供方曾测试使用照片、视频等方法试图“骗过”人脸识别,但均告失败。除此之外,现在的“刷脸取件”系统设置了语音助手,可主动沟通,让收件人自主选择是否把货物存放于快递柜中。

某智能柜工程师赵德山说,根据早前试点应用的百万次“刷脸取件”记录来看,尚未发现误识导致误取包裹的状况,由此可以看出技术已较为成熟。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某巢智能柜已经覆盖全国100多个重点城市,实现15余万个网点布局,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

2018年中,某巢开始在智能快递柜的寄件核身中批量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如今,这项功能也应用到消费者取件环节。“刷脸取件”无疑开启了网购时代新的体验,逐渐成为一种智能、便捷的新风尚。


呃......现实与宣传好象有点不符噢。

那,有真正安全的人脸识别技术么?

据说是有的。简单讲,是基于2D与基于3D的区别。

基于2D的人脸识别,通过2D摄像头,拍平面图像,安全级别较低(就是上面实验中用的照片破解大法)。

基于3D的,通过有4探头可立体成像的3D摄像头(2个摄像,1个红外线探头补光,1个可见光探头),形成的是3D图像,安全级别较高。(据说可以分辨出照片、视频、面具、双胞胎)

判断是真3D还是假3D?遮住一个摄像头拍摄,刷不过去的就是真3D。(我们总是在某次新闻事件之后,才开始怀疑某样以前不曾怀疑的东西。科普水平,被动提升了不少。)


新生代小学生这么厉害了么?

其实这次小学生们的实验,猛一看倒也并不高深,他们只是把面部照片打印成正常脸部大小,对准摄像头,便完成了实验,轰动了天下。

但他们敢于怀疑,积极实验的劲头,还是挺不一般的。

换做是一般成人,看到丰巢推出人脸识别功能,会不会下意识的以为,这么大公司,推这种项目,肯定是相当慎重的。潜意识里就默认它是安全的了。

虽然我们经常怀疑一切,但我们也经常选择性眼瞎。思维固化不分年龄,不过,局限我们思维的,到底是些什么呢?

还记得2017年小学生破解小黄车密码的事儿吗?

和这次科学小队的队员一样,都是10岁或11岁的年龄,连合法骑小黄车的12岁年龄线都还没到呢,就把人家锁给破解了。

八零后已老,九零后已秃,零零后已成年,一零后已经冲出来了。后浪说来就来,前浪们请扶好站稳。

咱们老人家们,也多活动活动脑筋,沙滩就在那里,尽量晚点儿见噢。


小学生发现快递柜刷脸取件BUG|后浪说来就来,大家扶好站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