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颅内室管膜瘤手术切除程度,肿瘤的病理分级,脊髓MRI和腰穿脑脊液检查结果,可以确定后续的处理方案。对于WHO II级的室管膜瘤,脑部肿瘤切除彻底,脊髓MRI和脑脊液检查都没有发现肿瘤的,幕上室管膜瘤可以不做其他处理而选择观察,而幕下的室管膜瘤则需要局部放疗。

颅内室管膜瘤起源于脑室系统的室管膜细胞,占颅内肿瘤的2%-9%,一般生长在脑室内或者脑室周围,它可以发生于不同的年龄,但是多见于14岁以下小孩以及45-54岁的中年人。

按照WHO分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总共分为Ⅳ级,级别越低肿瘤越是呈良性,而级别越高肿瘤越是恶性。室管膜肿瘤可以分为WHO II级的室管膜瘤和恶性程度更高的WHO III级的间变室管膜瘤。

颅内的室管膜瘤往往容易压迫局部的脑组织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或者肿瘤体积增大堵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引起脑积水,而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因此,颅内室管膜瘤的治疗首先要通过手术切除切除肿瘤,缓解肿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打通脑脊液循环通路,从而缓解症状;另外,通过手术获得的肿瘤标本,可以明确室管膜瘤的病理分级和分子特征,判断其恶性程度,从而决定下一步的处理方案。

但对于多数的室管膜瘤,手术可能还只是第一步,还有很多其他的重要因素影响颅内室管膜瘤的治疗方案及效果。首先,因为室管膜瘤可能包饶或侵犯重要的神经、血管或者重要结构,导致肿瘤无法切除彻底;其次,室管膜瘤在手术后切除下来可能是恶性程度比较高的WHO III级的间变室管膜瘤,容易复发和种植转移;最后,室管膜瘤可能在手术前已经发生了转移,因为室管膜瘤有个不好的特点就是容易沿着脑脊液在整个蛛网膜下腔播散,发生种植性转移。

所以颅内室管膜瘤手术后,需要在手术干扰比较小的72小时内尽快行头颅MRI检查,评估脑部肿瘤是否切除干净;在脑部手术后的2-3周后行全脊髓的MRI检查,评估是否有脊髓的转移;如果脊髓MRI提示有转移可能,脑部手术2周后的腰穿脑脊液检查也是必要的,它可能排除一部分因为早期脑部手术影响造成的脊髓MRI假阳性结果。

结合颅内室管膜瘤手术切除程度,肿瘤的病理分级,脊髓MRI和腰穿脑脊液检查结果,可以确定后续的处理方案。对于WHO II级的室管膜瘤,脑部肿瘤切除彻底,脊髓MRI和脑脊液检查都没有发现肿瘤的,幕上室管膜瘤可以不做其他处理而选择观察,而幕下的室管膜瘤则需要局部放疗;脑部肿瘤无法切除干净,脊髓MRI和脑脊液检查都没有发现肿瘤的,肿瘤局部需要放射治疗;只要脑、脊髓MRI或腰穿脑脊液检查提示肿瘤已经转移的,需要做脑和脊髓的放疗。

对于恶性程度比较高的WHO III级间变室管膜瘤,无论脑部肿瘤是否切除彻底都是需要做放疗的,区别在于放疗的方式。如果手术后肿瘤切除,脊髓MRI和脑脊液检查都没有发现肿瘤,可以局部放疗;如果脑、脊髓MRI或腰穿脑脊液检查提示肿瘤已经转移的,需要进行脑和脊髓的放疗。

颅内室管膜瘤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目的在于早期发现可能的肿瘤复发并能够及时处理,获得相对好的治疗效果。如果感觉脑部有新发的头痛等症状随时复查头颅MRI,即使手术后恢复良好没有特别的症状也需要定期复发头颅MRI,避免遗漏早期比较小而没有引起症状的复发肿瘤。在手术后第一年,每3-4月复查一次头颅MRI;第二年每4-6个月复查一次头颅MRI;以后每半年到1年复查一次头颅MRI。

对于已经确诊的颅内室管膜瘤患者,还是建议积极治疗,越早治疗对术中切除肿瘤、术后化疗,以及患者进一步的康复都是大有益处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