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大大小小的皇帝多达三百多位,其中不乏昏君、明君、庸君、暴君。一般而言,开国君主都是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如一提到宋朝,人们就会想到赵匡胤,提到明朝就会想起朱元璋,但是提到唐朝,人们恐怕很难联想到李渊。而是更多的是说李世民如何如何。其实李渊也是雄才大略之辈。

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565年-635年6月25日)出生于长安,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出身可不是一般的厉害。据《新唐书·高祖本纪》记载: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字叔德,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其七世祖皓,当晋末,据秦、凉以自王,是为凉武昭王。皓生歆,歆为沮渠蒙逊所灭。歆生重耳,魏弘农太守。重耳生熙,金门镇将,戍于武川,因留家焉。熙生天赐,为幢主。天赐生虎,西魏时,赐姓大野氏,官至太尉,与李弼等八人佐周代魏有功,皆为柱国,号“八柱国家”。周闵帝受魏禅,虎已卒,乃追录其功,封唐国公,谥曰襄。襄公生昺,袭封唐公,隋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卒,谥曰仁。 仁公生高祖于长安,体有三乳,性宽仁,袭封唐公。隋文帝独孤皇后,高祖之从母也,以故文帝与高祖相亲爱。

唐高祖李渊

从上述可以知道,李渊所在的李氏家族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贵胄,是陇西成纪一带的名门望族。李渊的爷爷李虎,早年随北周建立者宇文泰入关中,西魏时,赐姓大野氏,官至太尉,与李弼等八人助周代魏有功,皆为柱国,号“八柱国家”。可谓西魏八柱国之一,官至太尉、少师、大都督、陇西公。

李渊的父亲李昞

李渊的父亲李昞,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陇西公、唐国公;李渊的外公独孤信,西魏八柱国之一,官至大司马、大都督、卫国公而且是皇帝的岳父;李渊的大姨,北周皇后;李渊的七姨丈杨坚,隋朝开国皇帝;李渊的表弟杨广,隋朝的第二任皇帝。由此可见,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北周明帝的明敬皇后、李渊生母元贞太后、隋文帝文献皇后等,分别是鲜卑贵族独孤信的长女、四女、七女等。足见其出身与众不同。

唐高祖李渊

从这里来说,李渊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一点也不夸张,其血统之高贵令人艳羡,其家世之豪华让人惊叹。李渊,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是千万人之上的人。从七岁那年起,其父去世,他就承袭了父亲唐国公的封号,小小年纪,就得以封侯袭爵,可谓童年得志。

关于李渊也有很多的故事,有个成语“雀屏中选”就是关于李渊与妻子的故事。,窦氏未嫁之时为贵族,其父北周大将窦毅不肯轻配女儿而举办骑射之赛,以在一绘有孔雀的屏风上射中屏风上孔雀的眼睛为准则招选夫婿,李渊凭借准确的目力与劲道,于数步外射箭,结果成功射中孔雀的眼睛而娶得窦氏,这段佳话流传后世成为成语“雀屏中选”。这也就是李渊与其妻窦皇后窦氏的成亲的故事,也曾经为一时佳话。当然这是家事。

雀屏中选

李渊是一位勇敢、刚烈、足智多谋的战略家,他自己认为,他们家是“继膺符命”者。当隋炀帝要将其执送江都时,他曾单独对李世民说:“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末集耳。今遭羑里之厄,尔昆季须会盟律之师。”(《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上)他将自己比作周文王,要李世民等像周武王会盟诸侯伐殷一样推翻隋朝,夺取全国政权。

李渊剧照

他在太原期间广交天下豪杰,不过有一段时间,李渊受到姨表兄弟隋炀帝的猜忌,开始花天酒地。让隋炀帝不生疑心。公元615年,李渊镇压母端儿农民起义,收编万余人,实力大增。次年,突厥来犯,李渊使用计谋大败突厥,但是后来李渊向突厥俯首称臣,并得到突厥帮助,不断镇压叛乱和招兵买马,成为一方豪杰,为后来称帝打下了基础。

李渊李世民父子 剧照

当时的大隋帝国,已经乱的水深火热,各地农民起义蜂起,各路军阀也纷纷扯旗,李渊终于在大业十三年(617)农历七月正式造反,三万大军呼啸杀出,正式逐鹿中原。很多史书上说是李世民逼迫李渊造反,实际上李渊起兵时,李世民年纪尚幼。有学者认为这是唐朝史官为塑造李渊忠臣、李世民孝子的形象。当然这些都是学者们的争议。

隋炀帝杨广

此时的隋朝的皇帝隋炀帝在哪里呢?他正窝在江都,各路势力都在中原绞杀,北方恰成了真空,只用四个月就端了长安。独辟蹊径的李渊,现在选择正确时间正确路线发力,在他的儿子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和平阳昭公主的帮助下他用了七年的时间先后消灭了薛仁杲、薛举、李轨、宋金刚、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萧铣和梁师都等割据势力。正是在唐王李渊的步步紧逼之下,“隋帝逊于位,以刑部尚书萧造、司农少卿裴之隐奉皇帝玺绂于唐王,三让乃受。”(《新唐书·高祖本纪》)。

李渊起兵反隋攻入长安

李渊入据长安后,曾“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氏、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资治通监》卷一八五《唐纪一》,高祖武德元年正月),用政治招抚手段达到了不战而胜、拓土徕民的目的。很快便同意了全国,但是李渊也有缺点,例如他的优柔寡断,对他的继承人的问题一再反复,这导致了他的儿子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之间的冲突。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将皇帝位让给李世民,自己退位为太上皇。

玄武门之变

对于李渊的评价,可能王夫之的评价最为中肯。王夫之认为:“秦王之勇略,志大而功成,不知高祖慎重之心,持之固,养之深,为能顺天之理,契人之情,放道以行,有以折群雄之躁妄,绥民志于未苏,故能折棰以御袅尤,而系国于苞桑之固,非秦王之所可及也。”(《读通鉴论》卷十一《唐高祖》)这一看法是比较中肯的。

参考资料:《新唐书·高祖本纪》,《大唐创业起居注》,《资治通监》,《读通鉴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