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梦溪笔谈》是仁宗时期的著名文人沈括所编写的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这部书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都是在宋代出现并得到大规模的实际应用,整个封建社会中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出现在宋朝。

近期《清平乐》热播,加上王凯演的十分出色,迅速把其中的宋仁宗赵祯演得活了起来,实际上,真实的宋仁宗,实际上他也就是一个居于深宫,很少出京微服私访的一个古代中国皇帝而已。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皇帝,在他短短的四十二年的任期内,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很多重要的事情。尤其是科技方面。

我们知道,宋朝因为极其重视文教事业,尤其是学术文化的成就极高,明人宋濂“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宋代的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宋仁宗的短短的四十二年的时间内。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发明均出现在赵祯时代。足见这个皇帝有多么重视科技了。

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都是在宋代出现并得到大规模的实际应用,整个封建社会中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出现在宋朝。

第一个,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两宋时期火药就被当做武器来使用,这是冷兵器时代的一次飞跃性的进步。在宋代书籍中就有详细记载火药的配方,经过不断的试验和战争实践逐渐规范化,这项技术至少比欧洲领先三个世纪。在我国第一次完整地刊载火药的配方和制造工艺的就是仁宗时期编撰的《武经总要》一书。这是一部什么书呢?这是一部集当时集古代兵器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兵书。谁让编写的?就是宋仁宗赵祯。全书共四十卷,在第十一、十二卷中记载了火药配方。

我们知道,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就是黄袍加身得来的皇帝,对于军队十分注意,建国后,立即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决了军官的军事权力,同时也大幅度提高文人在国家中的地位,军人地位下降,防止出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重新出现。但是随着宋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战,宋仁宗开始认识到“国事在戎,设营卫以整其旅”的重要性。于是,赵祯为提高军队战斗力,让人编写了《武经总要》这本书。

《武经总要》这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两大部分。该书对于军事制度、军事组织、步骑训练、用兵选将、行军宿营、古今阵法、战略战术、武器装备的制造以及使用,军事地理、历代用兵实例,更有甚者,还有阴阳星占在军队中的应用等各个方面都有论及。该书有很大的篇幅描述了一些军事武器的制造,更为重要的是,在营阵和武器装备这两部分中都附有大量、详实的插图。这对于军事作战,无疑是十分有用的。

第二个发明,指南针。我们知道,宋代海外贸易兴盛,没有所谓的“闭关锁国”,加上当时的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指南技术应运而生,指南针一经发明,立刻应用于航海,使船只获得了全天候航行的能力,是航海技术的一次重大改革。指南针第一次见于沈括《梦溪笔谈》。这是一部什么书呢?《梦溪笔谈》是仁宗时期的著名文人沈括所编写的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这部书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沈括(1031-1095),钱塘人,字存中,嘉祐间擢进士,提举司天监,累官翰林学士、三司使,博学能文,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他编著的这部《梦溪笔谈》给后世留下了诸多的科学故事。

《梦溪笔谈》共有26卷,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17个门类,共609条。可谓内容广泛,无不涉猎。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地质、物理、生物、医学和药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学科。《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在国际上影响深远。

沈括在《梦溪笔谈》的《补笔谈》第三卷中《药议》中又记载道:“以磁石磨针锋,则锐处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同。”可以说这是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记载。这也比西方早了四百多年。因为西方直到公元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美洲的时候才发现了地磁偏角,比沈括的发现晚了四百年。沈括不仅记载了指南针的制作方法,而且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了四种放置指南针的的方法:把磁针横贯灯芯、架在碗沿或指甲上,以及用丝线悬挂起来。最后沈括指出使用丝线悬挂磁针的方法最好。

仁宗时期的第三个发明,也就是活字印刷技术,这是布衣发明学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昇是北宋公元1041年到1048年间的一个平民,关于毕昇的籍贯以及一生的主要活动均不可考证。毕昇死亡之后,毕昇所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被沈括的堂兄弟与侄子们得到。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找到关于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技术。实际上由于毕昇乃一介平民,关于他及其活字印刷术记载者不多,也只有《梦溪笔谈》中才有。

《梦溪笔谈》卷第十八《技艺》中所记述的,详细记载了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升所总结的活字印刷术的情况。其意义影响深远,因为活字印刷术补偿了雕版印刷术的欠缺,节约了许多人力、物力与财力,相当简便快速。毕昇始创的胶泥活字印刷术,用书籍的大批印刷更好的便利。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术成长史上一项重要发明。

最后还要补充说明的就是,宋代最聪明的两名科学家——苏颂与沈括(苏颂发明了世界最早的自动天文钟“水运仪象台”,沈括则是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无不涉猎的天才),都成长于赵祯时代。

仁宗时期人才之盛,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时代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对此种现象,仁宗时期的名士苏轼曾经说过:“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揽天下豪杰,不可胜数。既自以为股肱心膂,敬用其言,以致太平,而其任重道远者,又留以为三世子孙百年之用,至于今赖之。”即使到了明代,李贽也感叹说,仁宗一朝,“钜公辈出,尤千载一时也”。宋代可谓是中国有史以来科学技术最强盛的朝代,尤其是宋仁宗赵祯时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