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紀經濟研究院梳理了截至2020年1月的最新數據,結果顯示,公共充電樁保有量前十名的地區分別爲江蘇、廣東、北京、上海、山東、浙江、安徽、河北、湖北和福建。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整體而言,在本次充電樁被明確納入“新基建”以前,中國多地已提前駛入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快車道,爲本地新能源汽車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保障。

原標題:充電樁新基建競賽:粵蘇京滬領跑,東部城市羣佈局集中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劉美琳

面對疫情影響,“新基建”按下啓動鍵。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明確提出加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充電樁作爲與新能源汽車相配套的基礎設施,正式與5G基建、大數據、AI等熱門板塊,共同納入本輪“新基建”。

爲何在此時將充電樁列入新基建領域?當前我國充電樁建設正面臨着巨大缺口。根據《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到2020年,新增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臺,規劃車樁比(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保有量配比)基本達到1∶1,以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然而,截至2019年底,我國充電樁僅爲120萬臺,車樁比約爲 3.5:1,與規劃仍存在明顯差距。

缺口之下,各區域持續佈局和投資。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整體而言,在本次充電樁被明確納入“新基建”以前,中國多地已提前駛入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快車道,爲本地新能源汽車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保障。在區域分佈上,廣東、江蘇、北京、上海發展勢頭非常強勁,無論是存量還是增量上都處於領先地位,未來區域之間的建設進度或將拉開距離。

充電樁建設提速

自2015年至今,中國充電樁建設進程整體上呈爆發式發展。

根據中國充電聯盟數據,截至2015年底,我國公共類充電設施保有量僅爲57792臺。這一數字在2019年底已達到516396臺,4年間翻了近十倍。

以上海的充電樁建設進程爲例。截至2019年底,上海充電樁共有25萬臺,當年同比增長約20%,已提前實現《上海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2016-2020年)》中提出的“到2020年本市充電樁總量應不少於21.1萬臺”的目標。

在充電樁高速建設的同時,全國車樁比水平也在持續優化,已由2015年的7.84:1提升至2019年的3.50:1。隨着充電市場趨於成熟,未來的車樁比水平也將更加合理。

雖然整體發展駛入快車道,充電樁新建速度在2019年下半年卻出現下滑,這主要由下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減少所致,而銷量下滑則與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補貼下調有關。政策從過去的“補車”轉向“補電”,即加速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成爲2019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重要拐點。

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下半年,雖然新建速度有所下調,充電樁結構卻在進一步優化。截至2019年末的120萬臺充電樁中,50萬臺公共樁同比增速在放緩,70萬臺專用樁卻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這凸顯出新能源汽車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化的特點。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已從過去的補貼刺激回到政策支持的軌道上。2020年初,特斯拉上海工廠已正式交付,產能持續拉昇,爲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注入一劑“強心劑”。2月,工信部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進行修改,將設計與生產分離,旨在爲新能源車代工模式掃清障礙。未來,新能源汽車很可能迎來回暖態勢,也將進一步擴大充電樁的潛在缺口。在此發展趨勢下,將充電樁建設明確納入“新基建”的名單上,是引導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應有之義。

區域集聚效應顯著

當前,中國充電樁的建設版圖如何?

21世紀經濟研究院梳理了截至2020年1月的最新數據,結果顯示,公共充電樁保有量前十名的地區分別爲江蘇、廣東、北京、上海、山東、浙江、安徽、河北、湖北和福建。粵蘇京滬領先優勢明顯,與2019年相比,除江蘇、廣東位置對調外排名無其餘變化,頭部格局已較爲固定。

基於各地區建設進度,梯隊分佈較爲清晰。基於2019年末的公共充電樁保有量數據,全部地區可分爲四大梯隊:第一梯隊爲江蘇、廣東、北京、上海,四地公共充電樁保有量均在50000臺以上;第二梯隊爲山東、浙江、安徽、河北,其保有量均在20000至50000臺之間;第三梯隊爲湖北、福建在內的9個地區,這一梯隊的保有量均在10000臺以上;第四梯隊爲餘下14個地區,整體發展較滯緩。

其中,江蘇在充電樁賽道上堪稱實力最強。從保有量和增量上看,粵蘇京滬處於絕對的“領頭羊”位置,但在“車樁比”指標上江蘇更勝一籌。當前,江蘇省的車樁比徘徊在4:1左右,在保有量前四名地區(江蘇、北京、上海、廣東)中,該車樁比爲最優值。

同時,21世紀經濟研究院注意到,中國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帶有較強的區域性,集聚效應顯著。公共充電樁集中分佈於東部地區,尤其是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城市羣已成爲公共充電樁的主要集聚地。相比之下,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區建設進度明顯落後於東部城市羣。

這種不平衡性,在充電樁的保有量和增量上都有較爲明顯的表現。保有量方面,截至2019年末,廣東、江蘇、北京、上海公共充電樁保有量佔比高達46%,而第四梯隊14地區的總佔比僅爲7.6%。增量方面,廣東、江蘇增量最突出,分別增加了17494臺和12881臺,佔全國新增佔比均超過10%。除廣東江蘇佔比均超10%外,浙江、安徽、北京等18個地區的總增量全國佔比也接近九成。

對此,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當前中國的公共充電樁分佈已呈現出較強的區域集聚效應,多集中於東部城市羣。與此同時,頭部格局已較爲固定,粵蘇京滬同處第一梯隊。可以預見的是,隨着各地公共充電樁的保有量和建設速度拉開差距,未來區域不平衡的態勢或將進一步擴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