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結一下,如果我們能抓住小趨勢,或者發展自己的長處,利用平臺的優勢放大個人影響力,互聯網衍生品將會爲每個普通人帶來了逆襲的可能。這個時代發展速度太快了,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弱的人,永遠只會慢人一步。

央視名嘴張泉靈寫過一篇刷屏級的爆文,《這個時代拋棄你,連聲招呼都不打》。

文章揭露了一個很扎心的現實,這個時代迭代速度很快,跟不上腳步的人終將會被時代拋棄。

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時代也充滿機會,因爲有人被拋棄,就會人不斷崛起。

互聯網+所帶來的衍生品,就給了很多普通人成就自己的機會。

互聯網衍生品有哪些呢?

直播平臺,自媒體平臺,電商平臺等等。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利用好這些平臺,希望對你有啓發。01抓住小趨勢,成就大改變

羅胖在2018跨年演講上,講過一個靠外賣逆襲的商人。

他叫汪國玉,開了一家叫南城香的餐廳,專門賣夜市燒烤。

2014年南城香就是一普普通通的餐廳,只有幾家店而已,最讓汪國玉擔心的是,生意慘淡,入不敷出。

2015年美團、餓了麼紛紛崛起,外賣大戰開打,汪國玉抱着試一試的想法,開始做外賣。

既然客人不能上門,那就讓餐館“走出去”。

於是他爲外賣做了產品、配送、運營上的所有準備,和外賣平臺合作搞起了外賣。

更換到外賣這個賽道之後,汪國玉的餐館收入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並逐漸開起了連鎖店。

到2018年,汪國玉的南城香每天光外賣就有2.5萬單,一年的流水近6個億。

互聯網+的衍生品,爲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非常巨大的改變,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成就大改變的小趨勢。

那些抓住小趨勢的人,往往得到更多的機會,甚至可能就是一次逆襲。

有一個小夥子叫王剛,從小就對做菜感興趣。

初中畢業之後就到一家餐廳後廚打雜,邊打雜邊學藝,幾年之後他成爲了一個技術過硬的廚師。

平時,小夥子一有空閒,就會刷刷今日頭條上的短視頻,刷了一段時間他就思考:

自己除了在餐廳做菜給客人喫,能否拍一些教大家做菜的短視頻,發到今日頭條上呢?

後來,他果斷辭職,租了一個小門面,把它改造成廚房,再買一些拍攝和製作短視頻的設備,然後製作自己的炒菜教程,併發布到今日頭條上。

從此一扇大門就被王剛徹底推開。

到目前爲止,他已經發布了100多個短視頻,收穫了九百多萬粉絲,每個月賣貨的毛收入就達到了幾十萬。

現實中,每天有上億的普通人渴望改變命運,逆襲翻身,夢想有一天能夠改變階層。

而馬太效應告訴我們,弱的人會越來越弱,強的人會越來越強。

太多普通人想要改變命運而做的努力,不過是對過往的承受,對未來的逆襲根本起不到作用。

比如,我如果沒有學歷只能在家種地,那麼我努力辦莊稼就是對沒有學歷的“承受”,而在種莊稼這件事上,我再努力也不可能逆襲翻身。

怎麼辦呢?

抓住這個時代,新興行業迭代產生的一些小趨勢。

和美食作家王剛經常互動的華農兄弟,在微博上非常火熱的李子柒都是個中案例。

前面的案例都是成功改變命運的普通人的一點縮影,他們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事實:

小趨勢,大概是是每個普通人可以抓住的逆襲機會。

02利用好放大效應,提高個人影響力

互聯網衍生品有個最突出的亮點,如果個人長處與平臺相契合,個人影響力會被無限放大。

一旦個人影響力被放大之後,個人的價值權重會逐漸提升,因此逆襲翻身成爲可能。

有個寫公衆號的自媒體人叫盧克文,他在今年年初突然崛起。

2019年2月,他憑藉一篇10萬+,粉絲漲7000多;3月,憑藉一篇百萬級爆文,粉絲增長25萬;同年8月又靠一篇百萬閱讀量的文章,漲粉30萬。

在他粉絲六百多萬,年收入近千萬之前,卻幾乎沒人知道誰是盧克文。

她擅長寫深度好文,每次寫作都會閱讀100到400萬字的資料,輸出的文章基本都是2萬字左右的深度好文。

他的個人影響力和作品質量強相關,但同樣自媒體平臺的放大作用依然不可忽視。

否則他的《中國國運30年》、《文在寅的復仇(韓國政壇大戲)》等現象級爆文,也許只能放在角落裏喫灰。

盧克文翻身的案例給我們的啓示是,當你的長處被互聯網衍生品放大時,成功的天平會逐漸向向你傾斜。

那如果沒有長處呢?

發展一個。

有一個年入數百萬的網紅,接受採訪時自曝成長經歷。

因爲是零基礎開始經營,所以每天只睡6小時,大部分時間全部用來做學習做直播的相關知識。

投入一段時間之後,爲了保持競爭力,增強粉絲的粘性,一定要練習大量的新歌,不能總唱那幾首,也不能總是同一種風格。

還要學習不同的舞蹈動作,要學習化妝,學習穿搭,研究潮流知識。

她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技能,打磨自己的長處,就是爲了抓住直播平臺這個機遇。

而她年入數百萬的事實證明,她的選擇是對的。

如今估值上千萬的papi醬,也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最開始,她只是一個導演系畢業的研究生,拍短視頻也只是從零開始,她陸陸續續發了一千多條之後,才逐漸掌握到規律。

這給我們的啓示是,互聯網衍生品會將個人的長處放大,提高個人影響力,帶來逆襲的可能。

如果你沒有這樣的長處,你可以去發展一個,培養一個。

總之,在互聯網時代不會有懷才不遇的事發生,只要你能有一個長處,互聯網衍生品會成爲你翻身的依仗。03跟上步伐,每個人都能是贏家

互聯網+時代更新迭代的速度很快,而那些抓住機會逆襲的人,幾乎都是跟上了時代前進的步伐。

這給我們的啓發是:1. 要接受新鮮事物

2011年,淘寶上賣貨,很多人不屑,認爲是假的,等到淘寶發展起來,想要在進入時,發現很難搞再起來。

2012年,微信電商的春天來了,但是很多人不願意賺熟人的錢,反倒那些找到正確方法做微商的,如今已經盆滿鉢滿。

2016年,拼團開始,很多人不但難以該模式,還在網上掀起了一波吐槽,而如今拼多多市值已經超過百度,成爲中國第五大互聯網平臺。

2017年,直播電商開始,很多人覺得“網紅”是個貶義詞,不願意貼上這樣的標籤,如今只能眼看着早期進入的人每日帶貨上萬。

這個時代發展速度太快了,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弱的人,永遠只會慢人一步。2. 抓住屬於自己的機會

像馬雲馬化騰這種高度的人,他們能夠把握的機會一定是最頂層的,而普通人能夠把握的機會在最基礎的業務層次。

比如最近大熱的5G, 絕大部分普通人的機會在業務層,大家可以利用平臺提供的機會,在平臺上開展各種面向普通消費者的業務。

比如5G成熟之後,淘寶和拼多多這樣的購物平臺,一定會迎來重大升級,大家購物的方式也會跟着改變,你就可以利用升級後的淘寶和拼多多,爲消費者提供全新的購物體驗。3. 正確與自身相結合

首先思考自身有什麼優勢,再思考自身優勢如何與潛在的機會結合,或者可以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哪些問題?

如果你是一個寫作高手,面對新媒體這個風口,你就可以在微信公衆號和今日頭條上寫作。

這幾年在新媒體行業賺得盆滿鉢滿的,基本都是些寫作高手,盲目追逐這個風口的人,基本上都成了摔得最慘的豬。

普通人想要改變命運,明確自己的長處,將自己的長處與平臺優勢相結合,是一條顛不破的原則。

總結一下,如果我們能抓住小趨勢,或者發展自己的長處,利用平臺的優勢放大個人影響力,互聯網衍生品將會爲每個普通人帶來了逆襲的可能。

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抓住這些機會:

一個是接受新鮮事物;再一個是抓住自己所屬範疇的機會;最後一個是挖掘自己身的潛力,死磕自己。

以上,共勉。

作者:科技俠,一個熱愛科技的80後,以“讓每個人都懂得利用科技”爲人生使命,並將用餘生去追尋這個使命,至死不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