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家庭教育專家

《接納力》系列圖書作者;浩途家庭俱樂部創始人;首創接納力實證理論體系;《接納力》一書入選國家2016年大衆喜愛的50種圖書和2016年"噹噹好書榜。(戳我有驚喜)

案例分享

故事分享人:倩兒媽(化名)倩兒(初中一年級學生)

期末考試成績出來了,倩兒退步了,才考了第11名,要知道她上次考的是第3名。

我忍不住問她:“成績下降的原因在哪兒?”

她漫不經心地答道:“粗心了唄。”

我追着問:“要不要上個課外班?”

她說:“不用。”

我抓狂了!可是我又知道再說下去又該談崩了。

期末考試成績出來,排名無外乎有三種可能性:持平,上升,下降。

先看這個案例中媽媽的反應,她很在意孩子的成績。這樣做的後果可能有三:

首先,當父母比孩子還在意他的學習成績時,就開始侵蝕孩子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了。好像孩子學習是爲父母而學似的。

其次,孩子說了不用補習只是粗心而已,這是自我認知力。如果父母因爲孩子的判斷和自己的期待不符而抓狂,肯定會遭遇孩子的反抗,除非父母強勢到完全摧毀孩子的自我認知力並取而代之。不管哪種結局,親子關係必然受損。

第三,當父母在意孩子成績排名的上升和下降時,孩子的學習成績便更有可能下降。因爲下降了才更容易有提升的可能,免得考了第3名,下次只能是向第1、2名進發,太難了。以孩子趨利避害的心理,下意識地就會朝着減輕自己壓力的方向行進。

請記得我們自己曾經也是個孩子,將心比心地想想,是不是這麼個理兒。

回顧我小時候,很貪玩兒,因爲考高中時沒有考進省重點,進了市重點,在第一次期中考試的時候,憋了一股氣,努力讀書幾日,成績一躍而上,從入學的第38名升到第5名。高中的班主任是個優秀教師,他是這樣念成績排名的:“期中考試成績排名比入學成績排名提升的有:XXX,XXX......”哪怕你從45名提升到了44名,也在他的表揚名單裏。他的觀點是: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軌道上奔跑,超越自己就很值得贊!

我當時聽到自己的名字,有種被震醒的感覺,排名提升第一名,我覺得自己很厲害。感恩老師當時的激勵,他做了他應當做的,爲學生的努力指明瞭方向,就是超越自己!

即使這樣,我在期中之後依然花費大量的時間讀小說、打球、看電視連續劇,各種不務正業的玩兒。果然期末考試,Duang!再次掉落30多名。我記得我當時的心理狀態,嘻嘻,我下一次的成績肯定可以提升了。

我覺得我爸媽高明的地方在於,他們不露聲色,看到成績單不過”哦“了一聲。而實際上,我的成績波動他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

那個時候,街坊鄰里、單位同事一起聚餐的時候,常常會互相問及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次我家請喫飯,談及這個話題,我爸媽提到我,說到:“她呀,一努力,成績就衝到前5名了。她呀,沒問題,只要想努力,學習對她來講不是難事兒。”這些話有意無意都讓我聽到了。我心裏確實深以爲然。

父母的高明之處在於對孩子努力的肯定,並傳達了一份信任。

當父母看重孩子的努力時,孩子便懂得了努力的價值,成績不過是外在的一個顯現而已。

後來,我的成績依然起伏跌宕,但我相信這是我可以自己掌控的。我努力了,成績便上去了,我懈怠了,成績便下滑了。我對自己的把握越來越準確,我甚至可以預知我的排名,高考估分,誤差僅2分。

學習成績比起孩子對自己的認知力來講,哪個更重要?請父母們掂量下做個決定吧。

我的建議:

一、成績單只是個結果呈現而已,看到就好。

成績單體現了孩子練習掌控自己的過程。如果一定要說些什麼,請以欣賞的眼光去挖掘成績單中可以欣賞的點。比如:雖然倩兒的總排名下降了,也許某個單科反而上升了。

二、無論如何,請傳遞一份信任給孩子。

就算倩兒媽問了倩兒成績爲何下降,要不要上補習班,依然可以在孩子回答後,這樣說:“媽媽相信你的判斷,媽媽這麼問只是表達對你的關心,如果你需要任何幫助,隨時告訴媽媽。”

被信任的孩子,會爲自己的結果負責的。

今日話題

親愛的朋友,傾聽一下自己。你在期待着自己怎樣?你在期待着孩子和他人怎樣?

w9rtrt

如何做淡定的父母,傳遞信任、支持孩子不斷收穫對自己的認知力和對學習的把控力,歡迎更多瞭解接納力實修體系,推薦你參與接納力導師帶讀的《接納力》系列書籍,詳情請諮詢接納力學員服務。

近期精彩回顧

1. 以孩子爲師

2.

媽媽吼爸爸:不管女兒,你就走

3.

欣賞生命的真相

4. 允許孩子退縮,意味着什麼?

5. 小學生寫作業可以體悟到的人生境界

整理編輯:李娜圖文編輯:潘存英

▼ 點擊 閱讀原文,瞭解「浩途家庭俱樂部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