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這是大唐才女薛濤寫給大唐才子元稹的一首詩。31歲的元稹出任蜀地,結識了42歲的薛濤,兩人一見如故,擦出愛的火花。可惜的是,元稹未來是要做宰相的人,他怎麼會和你薛濤在此長相廝守呢?不出三個月,元稹便調離了蜀地,留下薛濤苦苦相思與癡戀。

薛濤的詩在《全唐詩》中編存一卷,大多描寫相思情愛,情感細膩柔弱,作爲女人,自是正常不過。然而,雖爲女人,她也有憂心國事的一面,她也有大議論、大見識,怪不得當年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要薛濤申請做“校書郎”。這首《籌邊樓》直抉邊釁之源,洞中邊情之要。

平臨雲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

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

籌邊樓是唐代名樓,李德裕出使西川節度使時,爲籌劃邊事所建,這樓不僅用於登覽,而且與軍事有關。李德裕在任時,收復過吐蕃佔據的維州城,西川一點還比較安寧。李德裕離任後,邊疆糾紛又起。此時,薛濤已是七十多歲的,她感慨時事,寫下這首詩。

樓之高,與雲鳥相齊,四面八方的秋色盡收眼底。樓之壯,力壓西川四十州,更顯樓之高。首兩句氣象渾厚,不僅點名了李德裕建樓的軍事用意,自己百感交集的今昔之感也蘊含其中。

後兩句寓譴責於沉痛感慨中,意思是說,由於將軍們的目光短淺,貪婪掠奪,找來了與羌族的戰爭,而他們卻沒有抵抗能力,連西川首府成都都深受其擾。而今站在這樓的最高層,連邊地的烽火都能看到。

“最高層”與“平臨”呼應,“見邊頭”與“壯壓”呼應,前兩句寫天平盛世,後兩句寫邊防紛爭,今非昔比,朝廷的用人得失也包含其中,充分顯示了薛濤心繫國事盛衰,憂國憂民的形象。這首詩有議論,有感慨;有敘述,有描寫;動盪開闔,氣勢豪放,在中唐詩中並不多見。

站得高,則望的遠,看的清。在唐詩中,薛濤可能是第一個使用“最高層”三個字的詩人,北宋王安石“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含義與這首詩相仿,大概也是化用了薛濤這首詩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