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0日零點,伴着挖掘機的轟鳴聲,畫家村最後一棟建築開始進行拆除。至此,存在近30年、擁有46棟建築的畫家村終成歷史。這是令南部山區管委會仲宮街道辦事處環保負責人程寶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濟南南部山區地處泰山餘脈,風姿獨特,被譽爲“省城後花園”。臥虎山水庫始建於1958年,原本用於農業灌溉和防汛抗旱,1982年變更爲飲用水源地,並在2012年被列入一級水源保護區,目前已成爲濟南市區的重要備用水源地。然而,水庫北岸這片格格不入的別墅建築羣,就是畫家村的所在地。記者瞭解到,畫家村發起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屬於政府招商工程,旨在拉動當地的經濟發展,性質上既不是自然村,也不是行政村。1999年,濟南市曾經提出動議對“畫家村”進行拆除,但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

正在拆除中的畫家村。(央廣網發 南部山區管委會供圖)

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指出了臥虎山一級保護區內“畫家村”別墅等問題。南部山區仲宮街道將臥虎山水庫一級水源保護區地上建築物拆除整改工作列爲2018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據程寶國介紹,從6月2日入戶開展工作,僅用40余天,臥虎山水庫一級水源保護區內的畫家村46處地上建築物全部拆除完畢,共拆除各類建築、構築物1.8萬餘平方米,創造了南山速度。截止9月底,綠化美化工作也已全部完成。如今的畫家村內,別墅已經了無蹤影,曾經的地基已經被一片片整齊的草坪取而代之。和遠處的山色、近處的湖光交織在一起,組成一幅愜意的畫卷。

經過治理後的畫家村綠意盎然。(央廣網記者 劉一荻 攝)

保護水源地的工作卻並沒有正式結束。程寶國告訴記者,保護區內的1812畝農耕地以及218處農田看護房成了仲宮街道的第二步整改方向。據瞭解,臥虎山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的1812畝農耕地是濟南市重要的蔬菜供應基地。然而,由於蔬菜等作物的常年種植,對水源地造成的污染難以避免,整改行動“箭在弦上”。記者獲悉,南部山區通過引導調整種植結構的方式,變種菜爲養花,打造生態農業,對1812畝基本農田實施全區域的減肥、控藥和潔田措施。同時,當地對營而村、仲南村和小並渡口村的218處、約1.83萬平方米看護房拆除工作自9月3日正式啓動,截至9月25日已基本拆除完畢。

南部山區引導、調整種植結構,打造生態農業。(央廣網記者 劉一荻 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