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小蘇

越來越多的家庭、學校開始認識到遊戲對兒童發展的重要,在家中、在幼兒園的班級當中,也會配置各種各樣的玩具、遊戲材料、教具。

但是,在如何選擇兒童可以操作的材料?這些遊戲、工作材料對兒童的認知、能力發展有什麼樣的不同作用?這些方面,家長、教師都存在認知不足的問題,也存在普遍的一些誤區。這裏簡要做一些說明。

廣義上,我們把提供給兒童可以操作、互動的材料,統稱爲遊戲材料,它包括了玩具、教具、活動用具、遊戲用具以及材料。遊戲材料可以分爲以下四類:

1

目標明確而結構固定的高結構化作業性材料

這一類是具有明顯的任務性的遊戲材料。一般來說目的爲了提高某一方面能力,如訓練數學、英語、語言等方面能力而投放的作業類型的材料,常見的填色、描紅、連線、填空等就屬於這一類。

這一類遊戲材料往往比較枯燥,會引發被動學習,雖然對專項能力有所鍛鍊,但卻會限制更爲廣泛的基礎素養的鍛鍊,限制兒童思維和視野,數量應當嚴格限制。

2

目標明確但結果不確定的高結構化規則性遊戲材料

這種玩具是最容易吸引孩子,家長最容易給孩子購買,如:小汽車、芭比娃娃、玩具手槍等。但是這類高結構化的玩具,基本上購回之後,新鮮感一過孩子就很少再玩。這是因爲高結構的遊戲材料往往只能引發單一的遊戲行爲,玩法很難多變,兒童的興趣很快就會喪失。

這一類玩具由於其造型的逼真性、獨特性而受到家長和兒童的青睞,但是其實質價值不大。

3

目標隱蔽的低結構化遊戲材料

此類指積木、積塑等拼接、搭建、連接類玩具,如樂高玩具、博苑創構材料、多米諾骨牌、博苑炭燒積木、博苑戶外創構玩具。在華德福、蒙臺梭利的教學材料當中,也有很多是目標隱蔽的低結構化材料。比如華德福提出的半成品的洋娃娃,臉部沒有五官,孩子可以想象、創造這個娃娃的情緒、情感、表情。如蒙臺梭利教具中的粉紅塔、棕色梯、數棒,有非常多的操作和延伸組合,變化無窮。

兒童在使用低結構材料遊戲時,需要經歷一個獨特的建構象徵的心理活動過程,所以具有較高的智力發展價值。

市面上多數低結構的的遊戲材料,是針對四歲以上的兒童設計的。低齡兒童,由於操作能力、動作精細度的限制,使用此類遊戲材料,會遇到僅僅把材料當成非結構化材料來使用。因此,要根據年齡特點,設計符合不同年齡段兒童的低結構化遊戲材料。

4

未設目標的非結構化遊戲材料

這類材料主要是來自生活中孩子們自己發掘的材料。如各種繩子、盒子、廢紙、瓶瓶罐罐等,比如沙子、水、樹枝、泥巴、陶藝材料、烘焙材料等,比如開放式的美術教學中提供的白紙、畫筆和顏料,比如蒙臺梭利班級中美工區的各種工具和材料。

這類材料因爲完全的開放性,有任意玩法,可以隨時隨地開展,既能單獨,也適合羣體,因此,不但對於兒童的動手能力、思維發展、智力發展、專注力、創造力、想象力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而且,也促進社會性發展,包括溝通、合作、競爭、壓力適應等。開放性的非結構化遊戲材料也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玩的玩具。

總之,更提倡給孩子玩低結構化或者非結構化的玩具,孩子們能夠通過遊戲,成爲主動的創造者、體驗者、探索者,成爲自主型的學習者。

推薦閱讀:

蒙氏漫談:兒童發展的四個階段 | 分享

如何建立親密的親子聯結,讓孩子的心離你更近?(1)|  分享

如何建立親密的親子聯結,讓孩子的心離你更近?(2)| 分享

如何建立親密的親子聯結,讓孩子的心離你更近?(3)| 分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