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向勞動致敬”川美校園文化建設之農耕文化體驗活動在大學城校區展開,280餘名師生頭戴草帽,手拿鋤頭,有的甚至光膀子打赤腳,在田地裏搶豐收,比賽挖藕、挖紅薯,上演一場別開生面的田間行爲藝術。

現場景象也是藝術創作的好題材

當天,記者來到川美大學城校區老院子附近的荷塘,那是師生們寫生的去處。雖然荷花已凋謝,荷葉已枯萎,但往日裏寂寞的荷塘卻熱鬧起來。師生們在小院子領來採摘蓮藕的工具,還有鞋子手套等裝備。不過,對於大多數的學生而言,穿着筒靴、戴着手套是束縛。裁判老師吹哨後,有的學生甚至光着膀子、打着赤腳跳下塘,雙手在稀泥地裏來回刨。

“我們挖到大藕了”

下田之後,師生們都很歡樂。挖到一個蓮藕,岸上各自的拉拉隊鼓掌歡呼,有的拿出手機拍視頻、發微博。活動截止的時間快到了,同學們使勁刨泥,瞬間,場面有些凌亂,稀泥飛濺,不少田中人誤傷,濺得滿臉是泥。

挖起紅薯有模有樣

“我覺得特別好玩,挺刺激的。還沒比賽的時候就想會不會冷,但是看到荷塘,不自覺就跳下去了。”大一新生王楠有些興奮,抹一抹額上的汗,誰知弄得一臉稀泥。“原來藕是這樣弄出來的。一直以爲很輕鬆就能挖出來。今後買藕,我絕對不會和菜農講價。”學生張蘭感嘆。

使出喫奶的勁都拔不出的腿

如果說在藕田刨藕是與稀泥的較量,那麼岸上在地裏挖紅薯則是與幹泥的較量。對初次挖土的師生來說,哪樣都不輕鬆。20分鐘過去,國畫系盧雪茜同學小心翼翼挖着地,生怕挖爛了地裏的紅薯,但籮筐裏一無所獲。她面對挖開的大片地,一臉愁容,“不應該啊,紅薯呢?是不是挖得不夠深?”另外一個隊,你拔紅薯藤,我來用力挖,大家分工明確,忙得不亦樂乎。不過,大二學生張軍也不明白:爲啥挖出來的沒個完整的好紅薯,都是傷痕累累?

下去了你就起不來

“小弟娃,你們沒掌握到方法哦,給你們發了鐮刀咋不用鐮刀先把藤葉割了再挖,非要用手拔?阿姨給你說,順藤摸瓜,藤根部肯定有紅薯。不信你試看。”看着大學生新手們挖紅薯,在旁邊圍觀的大媽搖搖頭,直着急,熱心地在旁邊指導起來。團隊按照大媽的指導,尋着藤下挖,果然收穫頗多,紅薯還完好無損。“以前沒挖過紅薯,也沒見過怎麼挖,還以爲長在樹上,隨手一摘就能弄下來。”張同學感嘆,任何事情都有學問,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

無論是採來的蓮藕,還是挖來的紅薯,如何處理?有的帶回家給大家品嚐,但大多數師生把果實拿來獻愛心——在活動的最後階段,他們發起義賣。原來,巫溪縣天元鄉是四川美術學院對口扶貧對象。“我們將對現場獲取的蓮藕、紅薯進行義賣,並把義賣所獲款項全部送到天元鄉的貧困孩子們手中。”川美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農耕文化體驗,既是一次向勞動的致敬,也是一次對勞動的體驗,通過親身體驗的方式,師生們懂得勞動的意義、勞動之樂,感受收穫之滿足。

“藝術源於生活,這就是一場集體的田間行爲藝術。”活動時長一個半小時,在這個過程中,學校還發起了藝術創作的作品徵集。來自油畫、版畫等院系的學生們,走到田間地頭,拿起畫筆,觀摩、寫生、創作。創作的學生們,可選擇的角度有很多。“很想把整個勞動場景畫下來,但好難。我想還是從側面切入,觀衆的神情也很有意思,他們時而捧腹大笑,時而乾着急……”來自河南的男生李昂,是版畫系大一新生,這是他第一次見到挖紅薯採蓮藕的農耕場景。“原本以爲就是形式化的東西,沒想到這麼有趣,他們真的什麼都不管不顧,不怕稀泥,不怕弄髒衣服。女生們也很勇敢,比想象的有趣多了。”李昂說,他要用素描記錄下這一生動時刻。

主辦單位: 沙坪壩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

主編:蔣頻 編輯:李勁松

來源:重慶晚報 (記者 周小平 李野 攝影報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