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廣州第一村”之稱的龍洞,被確認爲至今發現的廣州地區最早有人類活動的地方, 也即古人於4000多年前已在龍眼洞飛鵝嶺一帶生活。龍洞村建於何時,已難以查考。據村民代代傳言——“先有龍眼洞,後有廣州城。”

講起龍洞村的村名從何而來,你又知道嗎?

龍眼洞又稱龍洞,村名的由來有6種說法。

據龍眼洞村樊姓族譜記載:龍眼洞村曾稱龍崗、龍峒、龍陽鄉、龍洞村。北宋徽宗時稱烏湧龍眼洞村。

村四面環山,中間形成小盆地(俗稱窩)。風水學稱山脈爲龍,窩爲洞,龍眼洞村建在山窩中,故稱“龍洞”。

從羅浮山、帽峯山、大和嶂、洞旗峯、白雲山,羣山連綿起伏,像一羣出海蛟龍。在龍眼洞西山有一條山脈直下龍眼洞方向,龍眼洞村就建在龍眼上,故稱“龍眼洞”。

村南北向,長800米,寬300米,村中間崗頭山像龍頭,左面元頭崗,右面西元崗像一對龍眼,前面蒲崗像龍鼻,故稱龍眼洞。

據民國時期《白雲,越秀二山合志》載:這裏廣植龍眼樹,故稱龍眼洞村。

源於“九龍歸洞”。這又有如下說法:

▲龍眼洞村周圍有9座山,堯子峯、火羅嶺、蝦公嶺、飛鵝嶺、水衝嶺、長行嶺、洞旗峯、鬼王山、大和嶂,故稱“龍洞”。

▲當時龍眼洞周圍有九條較大的自然村,伏塘崗村、三崗頭村、西元莊、梁婆山村、瓦窯崗村、村哺、林屋山村、陳村崗、上村等,故稱“龍洞”。

▲當時龍眼洞周圍有九條水,東邊坑、烏蛇坑、龍眼仔坑、石陂坑、官塘窿坑、大坦坑、白虎窿坑、三松坑匯聚一起,流經岑村到車陂坑。古時人們以水爲龍,故稱“龍洞”。

以上村名由來的說法,

你最認可哪一種?

【記者 小龍人】

【編輯 蟲蟲】

資料來源《龍眼洞村志》

來源:微社區e家通幸福龍洞(微信號:xxsbejtxfl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