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97期)

上一期我們講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旗人那大爺,他還是一個知識分子,不過就喜歡窮講究,喜歡顯擺,也是他傳播了雍正帝是篡位的謠言。

當然,這背後其實是一股力量在推動,目的也是極其兇惡的。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個“荒唐”阿哥,他就是雍正帝第五子弘晝,八王議政逼宮失敗以後,他也玩了一場“活出喪”的鬧劇,那麼他爲什麼要這麼做呢?

本期楊角風談雍正王朝:雍正王朝中弘晝爲何搞了一出“活出喪”?背後隱藏他的奪嫡策略!

一、

弘晝的實力如何?

前面幾期我們也講過,弘曆是康熙老爺子相中的繼承人,從那次熱河狩獵開始,就自帶主角光環,也是雍正帝傳位的第一人選。

弘時,康熙帝帶着皇子皇孫在熱河狩獵時,他也一同前往的,只不過在鄔思道講到關於要不要狩獵時,一泡尿憋走了弘時,從那時起他就跟皇位錯過了,且越行越遠。

弘晝,從小就是年秋月抱着長大的,給人的感覺是娘不親爹不愛(當然爹孃肯定會愛的)。小時候的弘時有一次生病,也是四福晉不離身,老八胤禩等叔叔們全程陪伴。弘曆更了不起了,不僅深受老四胤禛喜愛,末了還被康熙帝帶到身邊親自培養。唯獨弘晝,小時候也僅在年秋月抱着他給鄔思道送護膝時出現過。

在康熙帝帶領衆皇子皇孫熱河狩獵時,也因爲弘晝年齡沒有達到十歲,而沒有機會同行。

等到了雍正帝即位以後,這三個皇子自然處於了競爭關係:

當然,對於弘時和弘晝來講,這個皇位離自己有點遠,不管是自身能力,還是朝中的威信,還是雍正帝的眼中,弘曆都是遙遙領先的。弘曆背後支持者就是雍正帝,還有科舉後上來的那一羣人中的一部分,比如劉墨林,再有就是張廷玉等朝廷元老。弘時則由老八胤禩一夥支持,背後還有隆科多等一批大臣。唯獨弘晝,單槍匹馬一個人,所以他的奪嫡希望最渺茫。

那麼弘時和弘晝就沒有對皇位的幻想嗎?

不用說,弘時已經用實際行動告訴了大家,他還是費盡心機想要爭奪皇位的。

那麼弘晝,有沒有奪位的心思呢?

二、

犯了錯的弘晝(一):

雍正一朝,弘晝可以說是事事小心,也算是得到了鄔思道真傳中的自保策略,凡事都不露頭,自己安穩的做自己的阿哥。

我們遍觀整部劇,雍正帝不在京城時,弘曆監國,朝廷有需要了還去安撫罷考的考生,很多時候還和劉墨林一起做了很多事情。弘時也沒有閒着,又籠絡張廷璐,又參與老八胤禩,又暗殺弘曆等,也是想通過另一條路,達到登位的目的。

唯獨弘晝,感覺無所事事,遇見太監李德全還得塞張銀票,求公公指點一二,謹小慎微,小心翼翼的做事,即使這樣,他還是出錯了:

雍正帝推行新政以後,雖然也經歷了太多坎坎坷坷,但總算是堅持下來了,除了旗務沒有整頓以外,民間已經形勢一片大好,國庫也慢慢充盈起來,西北戰亂也逐漸平息。此時的雍正帝繼續着手向下一個目標進軍了,那就是整頓旗務。

整頓旗務之前,他是點名讓弘時配合老八胤禩一起的,並且把弘曆派到了南方李衛處避避,目的也很明顯,就在他跟老十三胤祥的對話中:

“要是膿包,遲早得擠了他!”

老八胤禩發動八王議政逼宮的關鍵在於控制京郊兩大營的兵權,而要想控制這兩個大營的兵權需要兩樣東西中的任一件,一個是雍正帝的聖旨,一個是老十三胤祥的手令。

老八胤禩一夥選擇的前者,這就需要弘時和弘晝的配合了,而弘晝無意中就當了這個推動者……

三、

犯了錯的弘晝(二):

老八胤禩一夥到達豐臺大營和西山大營以後,兩個大營的提督提出來,必須有皇帝的聖旨,或者是怡親王的手諭才能同意兩大營共管。

於是弘時和弘晝過來傳了雍正帝的聖旨,弘時先說的話:

“讓四位旗主王爺進京整頓旗營兵務,是皇上的旨意,五弟你也聽到了是嗎?”

弘晝點頭:

“沒錯,這句話是皇阿瑪親口說的。”

不過回去的路上弘晝就發現了不對勁,並向弘時提出了疑問,只是弘時一句明天再改過來就是了,就忽悠了過去。

等到第二天上朝的路上,弘晝越想越不對勁,於是把情況也告訴了老十三胤祥……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弘晝也在大殿上被雍正帝打了一巴掌,之所以被打一巴掌,全是因爲弘時這小子實在不地道,本來是他在誤導弘晝。弘晝被雍正帝冤枉時,也是喊了一聲三哥,希望他給自己作證,結果弘時話一出就成了弘晝的錯了:

“五弟也就是誤說了一句,是聽皇阿瑪親口說的……”

這時候的弘晝突然就明白了,弘時是在利用自己!

四、

弘晝的奪嫡之路(一):

這時候的弘晝算是徹底明白了,這時候的弘晝必須向雍正帝表明,自己絕對是無心之舉,不然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於是,就有了弘晝“活出喪”的鬧劇,緊接着又跟雍正帝有了一場處處帶有陷阱的對話,雍正帝先問他你那個道場真的能躲避血光之災嗎?

弘晝心想,當然啦,如果不辦那個道場,就得去查封老八胤禩的家,那時候真扯不清了,當然有血光之災啊。

當然,他在雍正帝面前還不敢胡說,只能說,自己辦“活出喪”就是掩人耳目的,自己實在能力不行,勝任不了朝政大事。

當問到弘時到底對他說了什麼時,弘晝心理鬥爭其實是非常激烈的:

假如他供出了弘時,那麼當初在朝堂上爲什麼不說?現在又這樣說,會不會是誣陷弘時呢?即使不是誣陷,也難免落下一個落井下石坑害自己親兄弟的名聲,這是雍正帝不想看到的。

如果他說弘時沒有說什麼,那也構成了包庇罪,也會導致雍正帝懷疑弘晝是不是跟老八胤禩一夥的,當初的假傳聖旨,是不是本就是故意這樣傳的,這樣的話弘晝也是罪責難逃。

能全身而退的回答只有一個:

“兒臣記不得三哥說過什麼話了!”

這句話就是假的,老八胤禩後來也說過,弘晝最靈透,讀書的時候最不用功,可是哪一次背書不是倒背如流,由此可講,弘晝的記憶力有多強,怎麼可能會忘記這麼重要的一句話呢?

而弘晝的這一句話,解了雍正帝的三個疑問:

一是弘晝本性善良,不願意手足相殘;二是這次八王議政逼宮,弘晝確實不是參與者,他是無辜的;三是弘晝對皇位沒有想法,也不想爭奪皇位。

五、

弘晝的奪嫡之路(二):

經歷了這場暗藏殺機的對話之後,弘晝算是全身而退了,可是大家沒有想到的是,這也是他的奪嫡策略。

不可否認的是,不管弘晝是否有奪嫡的想法,他的所作所爲都是一個經驗老到的智者。一個智者,不可能意識不到豐臺大營和西山大營的重要性。

如果意識不到的話,他也不會在弘時面前質疑和彙報老十三胤祥了。

他在弘時面前質疑時,其實他是在做一次確認,就是要確認弘時是否跟老八胤禩搞到一起了,顯然弘時的回答告知了弘晝答案。

弘晝敏銳地意識到,自己韜光養晦了這麼多年,終於等到了奪嫡的希望。

等到大殿上弘時直接把自己供出來以後,弘晝更加確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弘時可以對自己這麼狠,那麼對弘曆也不可能好到哪裏去。

此時弘時對自己落井下石,那麼下一步自然就是對弘曆下手。

從弘晝確認弘時在幫老八胤禩那一刻起,他就知道弘時已經跟皇位拜拜了,那麼下一步就是弘曆了。

而弘晝不供出弘時,就是等弘時把弘曆幹掉後,讓雍正帝親自幹掉弘時,等那個時候,三個皇子只剩下了自己,那麼皇位也就非自己莫屬了。

而且他這種做法毫無破綻,不會有任何人質疑弘晝,而且自己也沒有做傷天害理之事。

更重要的是,這個策略屬於旱澇保收的策略,不管成功與失敗,對自己沒有壞處,大不了還是跟以前一樣,做個“荒唐”王爺,而萬一自己的預測實現了,那麼皇位也就到手了。

所以不要小看了弘晝的這出“活出喪”,這就是他扮豬喫大象的策略,而且就差一點點就成功了……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上期回顧:雍正王朝中伯倫樓那大爺什麼來歷,爲什麼敢妄議朝政說雍正篡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