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文和;來自作者《苦澀的記憶》一書

本自媒體首發,嚴禁轉載

題圖來自網絡,僅爲配圖,和本文無關

諾獎獲得者莫言先生說:“都說是人活一口氣,還不如說人活一口食兒。肚子裏有食,要臉要貌;肚子裏無食,沒臉沒臊”。此言我有深切體會。三年生活困難時期我能填飽肚子(無論喫什麼)的日子約佔五分之一,這些日子包括每月的回家周1天,每年寒、暑假的多數日子(在家也有喫不飽的時候),上勞動課拉大鋸、幫廚以及放豬的日子。此外,有時回家周返校的那頓晚飯,多數同學在家喫了晚飯才返校,全班的飯則由少數回校喫晚飯的同學來享用。稀麪湯一碗接一碗,一時肚皮撐得鼓鼓的,頗有滿足感。而晚上卻遭了殃,一夜跑廁所4、5趟。其它五分之四的日子處於八分至半飽之間。面對飢餓,歷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及不同的做法。古代殷末伯夷、叔齊兄弟不食周粟,挖野菜充飢,最後雙雙餓死在首陽山;現代詩人、散文家、教授朱自清不喫嗟來之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前蘇聯紅軍瓦西里奉命押運回整火車的糧食,自己卻餓得暈了過去……這些人不是一般的人,萬里不見得能出一個。也有的人爲了自己喫飽喫好去偷去搶,受到法律制裁,這也是極少數。而如我等大多數凡人,既沒有前者那麼高尚,又不想如後者那樣齷齪,只能在不突破法律底線的前提下掙扎。在飢餓面前,什麼“面子裏子”啊,什麼“美好願景”啊,往往會被丟到一邊,想的最多的是怎樣弄到點兒喫的,少挨點兒餓。這就免不了犯點兒小錯兒什麼的。

爲了少挨點兒餓,我曾多次違反校規,在回家周時從家裏帶零食。冬季裏曾帶過摻菜餑餑、煮蘿蔔片兒、蒸白薯等食物;其它季節則帶些生白薯乾兒、蘿蔔乾兒、炒爆花兒等不易餿的食物。有這些零食晚上墊補少許,肚裏就不那麼空蕩蕩的,便能正常入睡。一週左右,零食喫沒了,晚自習後回到宿舍,飢腸轆轆,就難以入睡了。同學們自解心寬,你唱他和:過了星期三不愁禮拜天,到了禮拜四不愁星期日。大家就這樣盼那,盼着回家周那個星期天。爲此,我曾在一篇作文裏檢討過違反校規帶零食的錯誤。但經不住飢餓的煎熬,後來仍然悄悄地帶零食。

有時不是回家周的禮拜天,編個理由騙過老師,悄悄回家一趟,胡亂劃拉些能喫的東西返回學校。學校離家20來裏,一路連跑帶顛,途中要歇兩三歇。一次到了家門口,突然感到頭暈,兩眼冒金星,心突突直跳,雙腿也邁不開步了,我立即坐在地上歇了一陣,心裏穩當了以後,方移步進屋。

某年開春的一天,父親來城爲生產隊辦事,順便給我帶來些白薯乾兒、蘿蔔片兒之類。因父親不懂學校不準帶零食的規矩,就在教室前公開交給了我,大家看在眼裏,弄得好尷尬。

連續的饑荒,使家裏的老底兒都被掏空了,許多人家甚至連野菜、樹皮都難找到,我們學生的後備來源自然也就難以爲繼了。儘管這樣,我們家鄉一帶還算比較好的,當年一夥夥逃荒要飯的來此就是證據。

家裏的補給斷了,不得不另謀出路。校園東南部位有一塊約兩畝的空地,困難時期開闢出來種了些苞米。學生去廁所要經過這片苞米地。苞米將熟時,一天下午課外活動我去廁所,見四周沒人,就捭下一個苞米棒子剝開皮,在地裏啃了起來。當時苞米還不太熟,不很硬,我幾口就將其啃光吞下。只覺甜之咯奶,肚裏填充了些東西。嚐到了甜頭,後來我又幾次重複了這種行爲。當時我還以爲這是我的一個重要發現呢,後來知道一班的劉xx也常來這裏光顧。啃食地裏的莊稼、果實是牛馬騾驢等常有的事,那是牲畜的本能。爲了充飢,不顧將人降到畜牲的名分,鑽到地裏啃食起生苞米棒子來,這種自我作踐實屬無奈。

那年秋假,學校留下初、高中各一個班的學生在校勞動,其餘學生回家參加生產隊秋收。因爲學校成立了磚窯場,脫坯不能停,我是脫坯能手,學校特意把我留下參加並指導脫坯勞動。高中班留校的是高二四班,我是高二三班的,學校就讓我隨高二四班喫飯。參加脫坯勞動的都是新手,第一天上午我除了給大家講解以外,還得做示範。半天下來,口乾舌燥,腰疼腿痠。按常理來說,脫坯這樣的重體力勞動,是應該有飯補的。我家所在的生產隊就規定,每100塊坯除記4分工以外,還補助4兩糧食。學校可倒好,3兩稀飯就把我們打發了。我心裏犯着嘀咕,午飯時到伙房要了一份飯,那是兩個粘面菜窩窩,我悄悄裝進口袋裏。又到高二四班打飯處,分飯的是生活委員李洪山,我們是會里初中的老同學。他見我口袋裏鼓鼓的兩個東西,已猜到了是怎麼回事,瞅着我愣了一下,隨手又把兩個粘菜窩窩遞給了我。我拿着兩個沉重的菜窩窩,溜到一個無人處慢慢喫起來。本來是屬於改善伙食的稀罕物件兒,餡兒裏還見了油水兒,但我越喫越不是滋味。忽而覺得欺騙伙房多佔多喫的是嗟來之食;忽而又覺得我半天除了教大家以外,還脫了200多塊坯,按生產隊的標準,至少得補助我8兩糧食,我多佔兩個窩窩才4兩糧食啊!又一轉念,難道其他同學沒幹活兒嗎?真乃是剪不斷,理還亂……

當年,肚子鬧革命,受着飢餓的煎熬。向飢餓抗爭,免不了又違規、違紀、違信,受到精神上、良心上的折磨。即使幾十年後的今天,雖不再受飢餓的煎熬,但當年那些不磊落、不仗義的行爲老是揮之不去,且總要自責一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