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首發的中式產品譜系,正在成爲融創的新法寶。

一身灰色西裝的融創中國行政總裁汪孟德走向臺前,他的身旁兩側是倒映着妙曼舞臺的兩池清水。

這並不是一場談論房地產行業市場的場合。10月29日,融創在上海召開發佈會,向外界展示其首發的中式產品產品譜系,並正式發佈了譜系內三大標杆產品系:以明清式爲特色的桃花源系、宋式風格產品雅頌繫,以及現代中式產品宜和系。

儘管市場上並不缺乏中式產品,但想要打造獨具特色的產品系,不僅需要對產品形態、細節、景觀佈局的細細打磨,背後更是一套生活方式、價值譜系以及文化內涵的建立。

在產品上,汪孟德表示,“在融創有一種文化叫產品文化,從集團到區域、到每個項目,都明白從研發、設計到施工、後期等每一個環節的產品標準是什麼,都追求將產品做到極致。正因爲是這樣,我們的很多產品,在每一個城市,也都得到了來自客戶、同行、業界的讚許。”

和世面上的各色產品相比,中式產品相對難度更大,不僅需要匠心,在細節上還需要不斷的考證打磨,同時還需要滿足現代人的生活特性進行再造,才能成型。

比如在打造宋式建築時,融創的設計團隊分析了500幅宋畫、近千首詩詞,並經歷了幾十輪方案的推敲後,才總結了宋式建築的典型特徵:在形式上,宋式建築十分強調外觀的水平性,屋頂常用歇山;在構造上,宋式建築精巧細緻,與過往建築相比風格更爲柔美婉轉。在空間上,宋式住宅十分注重與自然之間的聯繫,常見三面環景的空間佈局,形成房屋被自然包裹的態勢。在景觀上,多用方池、獨石、松梅竹蘭等植物。

這些研究,最終都體現在產品的細節上。

融創中國副總裁時宇表示:“爲了在產品研發中體現宋式建築的水平特性,我們利用基座、欄杆、重重屋檐等設計強調建築的水平向線條。在設計欄杆時,我們特意採用了絞角造手法,欄杆於轉角處相互搭交伸出,更顯瀟灑。同時配置鵝頸柱,相較普通的直柱,鵝頸柱有着彎曲優雅的弧度,絞角造及鵝頸柱的運用增加了欄杆的細膩、優美與精緻感。”

同時,宋式住宅的山牆面結構暴露,裝飾精美,由此,融創對比分析了數十種典籍中記載的懸魚、惹草式樣,設計了專門的懸魚紋飾,結合博風板、裝飾框架和懸山加披檐的屋頂形式,對山牆面進行了整體的構思設計。還對門窗、結構層、鋪作層、基座、門屋等多種建築構件進行了研究,從浩瀚如海的史料文獻中提煉出代表宋式文化的建築語言,找到了宋式產品與歷史連接的觸點。

而除了對歷史的還原外,融創還在中式建築的設計中進行了發展和創新,例如在杭州蕭山作品中,融創運用鋼拉鎖、吊掛鋁合金木紋轉印仿木杆件等,在中式傳統美學的設計中,以現代材料形成半透明暖色調的簾幕,體現了產品的精緻度與品質感。

這種對細節的嚴格的要求,也是做高端住宅融創一以貫之的要求,從產品的研發、建築的設計和建造、施工工藝的呈現與傳承、一直到後期的維護,從集團到項目,融創在長期的中式產品建造經驗積累中,形成了完整的體系能力。

目前,融創已經成立重慶、上海兩大產品研發基地,共計500名設計師參與中式產品研發,並與頂尖的顧問團隊展開合作,發掘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的工匠團隊,深入合作傳統工藝領域。汪孟德透露,未來,融創還將成立專門的中式設計院,進一步專注中式產品的研發和推廣。

目前,融創的中式產品已經佈局了30多個城市,落地42個項目,全面覆蓋融創八大區域,氣候已成。

對產品的精益求精是融創的特色,但這並不能完全代表其中式產品的全部價值,因爲,這是融創對所有產品的要求,中式產品能夠成爲體系的原因還在與融創在背後建立起的文化體系和精神內涵。

汪孟德表示:“好的中式產品能打動客戶。”因爲人們需要從日常生活中尋得文化信仰,也需要詩意的生活。中式產品則實現了這種從物理居住,轉向精神迴歸的居住理想。

融創中式譜系的三大價值觀,包括自然觀、文化觀和時代觀。自然觀,就是尊重地域風貌,創造建築與自然和諧共生;而從文化觀出發,在產品營造過程中,融創不斷尋找了很多老匠人,復原了傳統工藝;時代觀,則是洞察時代心意,營造屬於當代人的東方人居經典,爲此,融創對於當下需求進行研究、理解與回應,在傳統中式作品中融入當代材料、簡約形式、自由空間。

將這三種價值觀結合,才能真正理解中式建築背後的邏輯與精髓,才能找到客戶羣體的精神和物理需求的契合點,才能洞悉建築所傳承和發展的文化脈絡。

另外,在接觸傳統文化與傳統建築的過程中,融創也看到了這些資源的寶貴,2018年融創成立的公益基金會,其三大聚焦領域之一便是“古建保護”。憑藉自己的專業優勢,融創不止做出更好的中式產品,打造完善的中式產品譜系升級中式居住、推廣中式文化,還積極保護與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建築,復興中國傳統工藝,讓中式建築文化得以生生不息。

在房地產行業都在談論資金規模的時候,產品和文化似乎是被遺忘在角落的瑰寶,誰能夠最早發現它們並傳承利用,誰將會在這個市場裏找到自己的另一方天地。

正像時宇所說:“在這樣的一個行業裏,有太多的力量推動我們快一點,再快一點。但作爲融創產品人,我們相信快餐的速度做不出美食,融創更願意用“慢心思”打磨我們的產品。中國文化積累了幾千年,我們既要從歷史中溯源,弄清形制之美,還要傳承匠心,尋找傳承人,復刻傳承了千年的技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