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海峽兩岸的人民只有將無盡的思念寄託給明月,寄託給郵票,才能抵達彼岸的心田。一道淺淺海峽,隔不斷兩岸人民的情誼,更阻擋不了兩岸人民相互交流與合作的願望。如今,五十多家媒體,百餘名記者,以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的身份暢遊大陸,歷經大半個月,走過北京、天津、上海、崑山、寧波、廣州、東莞、深圳等城市,從南到北親身感受改革開放給祖國帶來的鉅變。經歷了40年的風風雨雨,大陸的發展突飛猛進,兩岸交流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官方到民間、從單道到雙道,逐漸形成全方位、多領域的局面,兩岸人員往來數量和各方面聯繫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此次之行,既可以生動形象的向兩岸人民講述改革之路的點點滴滴,又有利於兩岸民間合夥事業的共同推進,爲兩岸關係平穩發展,兩岸和平統一奠定了深厚的感情基礎、提供了強勁的支持動力。

新媒體大陸行的中華文化之旅——故宮博物館的歷代王朝、天后宮的媽祖神像、崑劇院的戲曲薰陶、改革開放蛇口博物館的篳路藍縷。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是“兩岸一家親”的精神紐帶,是“兩岸同根”的思想源泉,兩岸人民攜手傳承和弘揚,彼此在交流融合的基礎上,積極促使傳統文化以新的方式實現創造性的發展。推開歲月的那扇門,中華文化生生如一道明媚的陽光,一直溫暖着兩岸中國人民的心靈,始終如一的聯結着骨肉同胞的情感,繼續記錄着兩岸新一代的故事。

新媒體大陸行的科技創新之旅——互聯網服務業首屈一指的美團奇軍、用科技去創造未來的小米匠家、助製造業騰飛崛起的上汽品質、圓中國科創夢的空客總裝、締造完美溝通空間的IT獨角獸騰訊。古代的四大發明是歷史年輪中的明月之光,現代的大陸科創給世界美好發展插上了天使之翼,五千年集聚的智慧傳承與厚重底蘊在中國科技中表現的淋漓盡致。科技創新不僅僅是中國大陸經濟的助推器,還是中國大陸發展的聖道之劍。中國大陸科技的進步讓兩岸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密,使兩岸人民共同體驗品質生活的同時,增強了兩岸人民對於祖國繁榮發展、日益昌盛的自信心。在平凡的生活,中國科技更能化作絲絲縷縷的銀線使兩岸互爲一體。任時光流逝,任年華似水,任四季更替,中國科技始終爲兩岸相擁而護航,中國科技始終爲兩岸相融而蘊養。

新媒體大陸行的社會民生之旅——堅持做和諧生態踐行者的碧水雲天社區、爲中國實體經濟注入活力的創業學院、彰顯繽紛色彩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用微薄之力顯現中國力量的公益團體、將未來之城鑲嵌在中華圖騰的天河CBD。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美麗中國的建設,爲偉大中國夢的實現制定穩步推進的措施,在改善大陸社會民生的同時,積極出臺“惠臺”政策,吸引了大批臺灣青年和中年人來大陸學習、創業、就業,讓兩岸人民共享祖國發展的成果。同屬一國、同屬一家,續千載而傳萬世的祖國民生真真切切的孕育了兩岸人民的親和感,激發了兩岸人民統一的認同感。兩岸民間大衆全時段的溝通交流會真正實現彼此間的資源共享、價值共創。

兩岸交流的累累碩果,凝聚着兩岸無數同胞的心血和努力,需要兩岸人民共同珍惜和呵護。古人云,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在合作制勝、互利共贏的浪潮中,兩岸人民要進一步的維護國家統一,拒絕兩岸分離的陰謀論,不允許破壞兩岸一家的共同理念。跨過海峽,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的聯合報道活動,以各種新穎的方式將中國大陸展現給臺灣同胞,讓臺灣人民更真實的瞭解大陸多方面的現狀,更直觀的體會改革開放後大陸的發展,更深刻的認識到臺灣問題的真相。近幾年來,雖然少數政客和綠營媒體肆意篡改和抹殺大陸繁榮昌盛的事實,從而造成臺灣同胞對大陸有一些認知上的誤會和分歧,但是,我相信,隨着兩岸人民的深入瞭解,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臺灣同胞也一定會回到祖國的懷抱,和大陸人民攜手共進,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羅丹,作者單位: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本文爲網友來稿,不代表青年公社觀點)

活動背景:本次兩岸50家網絡新媒體100餘名記者組成的聯合報道團,以北京爲起點,依次前往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地採訪,從經濟、科技、文化、民生等多角度立體報道大陸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成就,講述兩岸同胞在改革開放大潮中風雨同舟、砥礪前行的故事,展示兩岸同胞融合發展的碩果和美好前景。

青年是未來,公社是平臺。

大陸輕鬆走,青年公社go!

青年公社

微信號 : ycgo666

投稿:[email protected]

小編微信:yceditor666

合作電話:17346577790

010-66231799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