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在微博上表示,“這段時間,外部融資環境比較惡劣,融資難度無限加大。”同時,他告誡經緯投資團隊和經緯系CEO,“拿捏好節奏,高效用好賬上的每一分錢,不要因爲大意,錯判而斷糧”。

  張穎還坦率直言,“我們只會繼續加碼支持那些數據持續給力,創始人明顯在快速成長的潛力公司。對於投錯了且我們徹底失望的經緯系公司,不再把更多新錢浪費”。

  對此,不少創投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受社會資本投入創業投資領域的積極性和能力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等因素影響,創投行業募資難。不過,一家好的公司會經歷經濟週期,而資本寒冬對優質的創業公司來說其實是件好事情,創業公司可以調整競爭戰略。另外,2019年下半年可能會“更冷”,明年年中資本市場或將回暖。

  投資態度更爲謹慎

  天眼查顯示,經緯中國2019年以來一共有42個投資案例,投資階段集中在A輪到C輪期間,投資規模大多超過千萬元。偏向於投資醫療健康、電子商務等領域,投資項目包括怡禾健康、藥研社、KK館等。相比2018年超過100個投資案例,可以說,2019年經緯中國投資頻率有所放緩。

  從去年年底至今,資本寒冬籠罩整個創投圈,VC/PE募資難,甚至連母基金都缺錢,創業公司融資難。一級市場正經歷大浪淘沙,不少公司“哀鴻遍野”。

  在募資難形勢下,大部分創投機構投資態度更爲謹慎。根據投中研究院發佈的VC/PE報告,2019年5月至7月,創投融資交易跌破300起,呈日漸趨冷的低迷態勢。就7月數據而言,融資案例數量爲289起,融資規模23.03億美元,同比下降82.87%;融資均值創新低,僅796.62萬美元,同比下降54.06%。同時,大額交易案例減少,上億美元級別僅2起。

  本市場何時回暖?

  創投圈歷經寒冬快一年。據悉,業界還流傳着“超過三分之一的投資機構已名存實亡,前些年靠運氣賺的錢,今年都憑本事虧完了”的段子。

  對於當下整個創投行業募資難的原因,深創投副總裁、董事會祕書李守宇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對標美國等國家,大部分創投資本來源於社會資本。現在中國經濟正在調整,一些社會資本投入到創業投資領域的積極性和能力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傳導至創投行業,就是募資比以往更費力。銀行保險等長線資金難以進入創投。此外,從投資人心理預期來看,對比2009年至2012年期間的投資回報,投資人存在心理落差。此外,面對貿易摩擦,加上市場發展太快,很多投資人不願意長期投資。”

  不過,資本寒冬對少數頭部機構似乎“沒有影響”,仍有機構憑藉過往出色的投資退出成績,取得不錯的募資收穫。因此,創投機構加速優勝劣汰,機構向品牌化、寡頭化發展。

  募資難將加劇市場馬太效應。“今後,創投行業將呈現專業化、規模化、精細化發展趨勢。”李守宇進一步分析說,“另外,產業鏈分工愈發精細,大的投資機構內部更爲細分,整體服務專業化職業化要求更高。小的綜合性財務型投資機構生存較難,但小而美、小而專的機構也有發展市場。”

  另外,資本寒冬給創投機構和創業公司帶來巨大的挑戰,但未必是壞事。啓明創投合夥人葉冠泰此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創業不是百米賽,而是一場馬拉松。一家好的公司會經歷經濟週期,而資本寒冬對優質的創業公司來說,其實是件好事情。葉冠泰建議,在寒冬期間可以放慢節奏,不管是從建立制度還是選人用人方面,都應該謹慎的用錢。“最好不要在資本寒冬中飛奔,只需要跑得比別人快一點。”

  資本市場何時回暖?中國母基金聯盟祕書長唐勁草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大部分母基金已經沒錢了。總體來看,VC/PE下半年募資不會回暖,甚至會更冷。”

  紐信創投創始合夥人吳強則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2018以來,資本市場環境不好,需要沉寂一段時間,市場回暖最快也要到2020年年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