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月社融、贷款受到新冠疫情和春节错月的双重影响,因而我们把1-2月数据合在一起看,有两点值得关注:(1)1-2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2772亿,政府债券同比多增3390亿,社融同比增量主要来自政府部门融资。3月10日国常会要求“抓紧出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措施,并额外加大对股份制银行的降准力度”,预计央行可能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货币宽松先行于其他刺激政策,这将推动利率中枢继续下行。

来源: 郁言债市 

原标题:【广发固收】社融增量来自政府债,信贷增量来自金融贷款

核心观点

2月社融、贷款受到新冠疫情和春节错月的双重影响,因而我们把1-2月数据合在一起看,有两点值得关注:(1)1-2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2772亿,政府债券同比多增3390亿,社融同比增量主要来自政府部门融资。(2)1-2月新增贷款同比多增1299亿,但社融中的新增贷款同比减少1183亿,两者的差,对应的主要是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2384亿。

1-2月新增财政存款同比减少4369亿,同比降幅达到50.9%。财政存款的减少,意味着回流央行的政府存款减少,与去年同期相比,一部分本应流入央行的资金停留在金融系统内部,这也就使得3月上旬央行持续暂停逆回购投放,流动性也能保持相对充裕状态。
海外疫情升温背景下,国内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3月10日国常会要求“抓紧出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措施,并额外加大对股份制银行的降准力度”,预计央行可能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货币宽松先行于其他刺激政策,这将推动利率中枢继续下行。

核心假设风险: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2月新增社融8554亿,新增人民币贷款9057亿,其中社融中的人民币贷款7202亿,M2同比8.8%,M1同比4.8%。

  1、社融同比增量来自政府债,信贷增量来自金融贷款

2月社融、贷款受到新冠疫情和春节错月的双重影响,因而我们把1-2月数据合在一起看,有两点值得关注:

(1)1-2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2772亿,政府债券同比多增3390亿,社融同比增量主要来自政府部门融资。如果将社融区分为非政府和政府部门,可以发现,1-2月政府部门融资同比多于去年同期,而非政府部门则是略少于去年同期。就非政府部门而言,贷款和非标同比减少,企业债、股票融资增加,融资方式的边际变化可能对应了融资成本的下降。

(2)1-2月新增贷款同比多增1299亿,但社融中的新增贷款同比减少1183亿,两者的差,对应的主要是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2384亿。尽管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299亿,但多增部分并非流向实体,非金融企业多增5759亿,居民部门减少6984亿(对应地产销售较弱),两者合计为-613亿。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则多增2384亿,说明多增贷款并未流向实体,而是流向金融机构。站在存款一面,1-2月居民和企业部门新增存款同比减少8049亿,而非银金融机构多增8947亿。非银金融机构贷款、存款双双走强,可能也是国内权益市场强于海外的一个重要原因。

  2、疫情拖累财政存款降50.9%,间接影响流动性

疫情不仅导致财政减收,而且针对疫情进一步减税降费或延后收税,两者都对应着新增财政存款不及去年同期。1-2月新增财政存款同比减少4369亿,同比降幅达到50.9%,其中1月同比减少1335亿,2月同比减少3034亿。疫情冲击主要集中在2月份,由2月降幅可见疫情对财政的影响较大。


财政存款的减少,意味着回流央行的政府存款减少,与去年同期相比,一部分本应流入央行的资金停留在金融系统内部,这也就使得3月上旬央行持续暂停逆回购投放,流动性也能保持相对充裕状态。

3、货币政策展望:降准、“降息”可期,利好债市

海外疫情升温背景下,国内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受海外疫情升温影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经济体均已降息进行对冲。一方面,对冲国内疫情冲击,以及海外需求可能的下行,均要求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适度放松;另一方面,海外降息使得人民币汇率调整压力进一步减小,汇率对国内货币政策的掣肘也响应减小。

3月10日国常会要求“抓紧出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措施,并额外加大对股份制银行的降准力度”,预计央行可能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不过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并非全面降准,指向货币政策仍强调结构性宽松。如后续海外疫情进一步升温,导致外部需求明显放缓,调低公开市场利率等“降息”政策可能也会成为备选项。

货币宽松是债牛的基础,货币宽松加码有望推动利率中枢继续下行。本轮货币宽松始于2018年上半年,已持续近两年,超出以往周期。不过因为本轮宽松的背后,对应着“遏制地方增量隐性债务”和“房住不炒”,以及支持小微企业、高新产业对冲经济下行,所以不必担忧地方政府和房地产部门融资需求的大规模扩张。通过关注货币宽松是否延续,以及地方政府和房地产部门的融资需求是否明显扩张(对应宏观杠杆率是否快速攀升),可以判断利率债的走势。当前受制于全球疫情升温,新一轮全球货币宽松可期,国内货币政策宽松有望先行于其他刺激政策,这将推动利率中枢继续下行。

风险提示: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