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谁谁营销分享:让有价格的物品变得有价值,最后与其合作共赢!

故事情节:有一个销售梳子的公司,想考验一下销售部员工。于是就出了一道题——把梳子卖给和尚。

第一个人:

出了门就开始抱怨,这是什么意思?给我穿小鞋呢?变着法要赶我走吧?和尚都没有头发,卖梳子给他?简直做梦。于是他开始找销售部同事,想一起喝酒抱怨,但是没人理他。最后找了朋友发了一顿牢骚,朋友出主意,让他回公司汇报:和尚没有头发,根本就没有这个需求,这是伪命题。他照做了。

第二个人:

到了一个寺庙,找到了一个和尚,问他,你需要梳子么?和尚说,我没什么用啊。那人就把公司对他们的考验说了一遍,并故作可怜状说,如果卖不出去就会失业,你是和尚,要发发慈悲啊!于是和尚很无奈的买了一把。

爱谁谁营销分享:让有价格的物品变得有价值,最后与其合作共赢!

第三个人:

到了一个寺庙,在庙里转了转后对和尚说,拜佛要心诚,心存敬意,虽然你这边有很多香客十分虔诚的远道而来,但是却风尘仆仆,蓬头垢面,我认为对佛有所不敬。如果庙里提供梳子,让这些香客把头发梳整齐了再礼佛,是不是就增加了对佛的尊敬?和尚觉得他说的非常有理,就买了十把。

第四个人:

到了一个寺庙,他找到住持,经过交流后说到梳子是善男信女的必备之物,如果在梳子上刻上寺庙的名字,大师再为梳子开光,成为护身符,让香客为自己或者亲朋好友请上一把,保佑平安,弘扬佛法,同时还可以扬寺院之名,岂不是天大善事?大师听完大喜,双手合十说到,这番天意,岂能拒绝。就这样,寺院向其采购了一万把,取名“积善梳”、“平安梳”,由大师亲自为香客开光,香客则随缘捐赠,善款收入相当可观。

爱谁谁营销分享:让有价格的物品变得有价值,最后与其合作共赢!

感悟点评:

第一个人关键词:传统、抱怨、传播负能量、人以群分

很多销售人员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太厉害,理所当然的用以往人生经验去判断问题。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不思考,产生抱怨,并向周围人传播负能量。有一个观念一定要明白,公司请人来工作不是推翻决定的,也不需要听理由和借口,公司只需要结果。

第二个人关键词:示弱、取巧、道德捆绑、情感捆绑

最低级的销售方法就是示弱卖同情心,也叫做“叩头营销”。故事中销售人员很可恶的对和尚进行了道德捆绑,使其非常无奈的买了一把梳子。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身边做销售的朋友求助,说这个月业绩就差一点点了,帮帮忙之类。大部分人碍于面子或同情心都会买单,但几乎没有人是对产品本身有需求去买单。个人觉得这样的销售行为很不地道,也有损朋友之间的友谊,非常要不得。

爱谁谁营销分享:让有价格的物品变得有价值,最后与其合作共赢!

第三个人关键词:观察、沟通、寻找需求、利他

这个人通过仔细观察客户的环境发现问题,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然后提出客户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耐心的沟通,最后推出自己产品帮他解决。这是优秀的思维模式,也是我们比较常用的销售方法,通常都会取得很好的成效。

第四个人关键词:创造、价值、共赢、利众

大家看到第四个人的营销过程感受是否和我一样,觉得很过瘾很赏心悦目。他不仅创造了客户的需求,出具了具体实施方案,还深度挖掘了客户背后群体市场的心理需求,让有价格的物品变得有价值,最后与其合作共赢。整个营销过程几乎感受不到商业气氛,把物质需求提升到了精神需求,懂得让终端客户去分享、裂变。最让我佩服的是把普通的梳子通过一系列的包装做成了寺庙的品牌,可以说整个营销闭环已经做的非常到位非常完善了。

爱谁谁营销分享:让有价格的物品变得有价值,最后与其合作共赢!

​好了,今天的点评就到这。这篇文章中本人针对以往的故事情节做了调整,特别是人物的行为意识及周遭环境做了刻画。后半部分的感悟点评属个人看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