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代,是羣雄輩出的時代。在這個時代,無論是名臣還是明君。他們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自己的抱負。而在那個時代,任何一個英雄實現自己的理想,實現自己的抱負,都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代價,忍受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

趙武靈王就是戰國時代衆多雄心勃勃的君主中出色的一位!

公元前326年,在位24年的趙肅侯,帶着他那爭霸天下的理想溘然長逝!趙肅侯在位的時期,趙國還沒有強大到可以與秦國楚國爭霸的地步,但是在他在位期間,與楚國魏國,秦國,燕國連年惡戰,卻都不處於下風!趙國一時成爲了天下不可小覷的“強趙”!

趙侯逝世以後,年僅15歲的趙雍(即趙武靈王)便在混亂中繼位了!以魏惠王爲首的魏國,馬上就合縱秦國燕國齊國以哀悼爲名,分別派出了數萬精銳之師進駐趙國,要爲趙肅侯“護靈”其實是要在新君根基未穩之前,圖謀趙國!

然而,年少而深沉的趙雍早早的便察覺到了列國的圖謀。他立即下了他繼位之後的第一道詔書,列國凡是來弔唁先君靈柩的使者以及軍隊,一律駐紮在邯鄲城外,凡擅進邯鄲城者,一律按入侵者對待!就這樣數萬大軍,便被阻擋在邯鄲城外!首都暫時解除了威脅!

與此同時,他又派人祕密聯絡宋國和韓國,與他們結成暫時的聯盟!三國瞬間組成了“三角之勢”分別將魏國,秦國,燕國,楚國割裂開來!

同時他又以重金賄賂越國權臣,使其說服越王姒無疆發動15萬大軍攻楚,此時楚國便自顧不瑕,無暇參與瓜分趙國了!接着他又趁熱打鐵,以同樣的方法賄賂樓煩重臣,並給予軍費讓他們不斷南下騷擾燕國,中山國。燕國本來就是七國中較弱小的一個,自家後院經常起火,如何還能再來摻和別國的事?於是燕國也就早早的退出了!

剩下的秦國齊國,本來就與魏國結下了不小的樑子,在秦國未強大之前,魏國一直欺辱秦國,把秦國壓縮到了函谷關以西的幾百裏山谷中,如果不是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秦國用不了幾年,可能就被魏國滅了。至於齊國——圍魏救趙,圍魏救韓兩次戰役直接導致了魏國霸主地位的喪失!所以他們自然也不會同心合力的,真正的與魏國合縱來碾壓趙國!

於是,年輕的趙雍便趁五國名存實亡之時,將燕國楚國,魏國齊國,秦國各個擊破。迅速而又不失禮節的完成了趙肅侯這位爲趙國霸業奠定最初基礎的國君!

隨着趙肅侯喪禮的結束,列國在嘆息喪失大好時機的同時,自然也已經感覺到自己的數萬精銳已經沒有在趙國境內呆下去的理由!便都“和和樂樂”的退軍了!

這場極有可能造成趙國亡國危機的“護靈”事件便不了了之!年輕的趙雍不僅深深一嘆,這位年輕的國君便正式開始了他在刀尖上的生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