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张献忠千船沉银的传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而这首一直在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流传数百年的童谣,也成为无数人追求张献忠财宝的“寻银诀”。

2015年底,国内10余名权威专家齐聚彭山,并宣布: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经考证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流传数百年的童谣,终被证实。

他做过反贼,也当过皇帝,从一个卖红枣的臭小子变成一呼百应的起义军领袖。

在某些特殊历史时期,他曾经被当作典型竖起大旗,也曾经因为某些传说而声名败尽。

在传说里,他曾进入四川,尽掠蜀内富民大贾,汇聚千金,车载百余不尽,他杀人如草,特地立下“七杀碑”,上书:“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他败退出成都时,将搜刮来的金银财宝全藏了起来,还设计了石龙石虎作为寻找财宝的记号。

那巨额的财富数百年来吸引了无数盗墓者光顾,谁找到了石龙石虎,谁就能拥有整个大西国的宝藏。

他叫张献忠,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他有奇闻故事在民间流传,如入川屠蜀、江中沉宝、掩旗息鼓···

但一直以来,人们都将这些故事看做评书话本里的段子,从没当过真。

直到江口沉银被发现。

张献忠携带的千船金银珠宝从成都顺水南下,在四川彭山县江口镇“老虎滩”一带遭到川西官僚杨展的突袭,千船金银珠宝绝大都分随船队沉落江中。

和太多的考古发掘一样,这一发现也起源于一桩盗卖文物案件。

无良盗墓者与古董商在数年时间里盗卖金狮、金印、金册子等数千件珍贵文物,并且为了“财源不断”而向世人隐瞒了这一伟大的考古发现。

盗墓者只会关心江底的银子丰不丰富,挖出来能卖多少钱,而不会关心江底有银子究竟意味着什么。

只有考古学家会去探究张献忠是谁、他干过什么事,这些事又有哪些可以被考古证实。从彭山岷江河段出土的文物,其数量、珍稀程度和研究价值“相当于第二个三星堆”。

宝藏,是仅仅在传说里还是在泥土里?盗墓者只会隐瞒真相,只有考古能告诉我们答案。

盗墓者偷走的不只是一件价值几千万或上亿的文物,他偷走的是一段历史,偷走了我们民族文明中的重要一个节点。

盗墓者可以为了一己私欲隐瞒真相,只有考古者致力于揭露真相。

近些年来盗墓小说大行其道,甚至大范围影视化,那些长相俊美、拥有大批粉丝的鲜肉明星们扮演着一个个义薄云天、机智勇猛的盗墓者,无形之中将真正的盗墓贼形象给美化了,“摸金校尉”这一职业甚至一度成为大众情人。

但真实的盗墓贼——这些败类并没有斗过僵尸粽子,他们团伙内的勾心斗角远比鬼怪可怕;他们也没有小说中的正义与傲骨,更没有影视作品里的智慧与风流。

他们不会“把牛头上交给国家”,即使经手过上千件金石古董,对他们唯一的意义也只是银行账户多添了几个零。

石龙是全国少见的、保存完整的高浮雕摩崖造像。它完美的造形、精湛的雕刻,是古代工匠的的智慧结晶,为我们研究宋代文化提供了直观的视觉形象,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可惜的是,石虎于“文革”中被毁,石龙由于被泥沙覆盖而得以幸免。

1984年,当地按照原型,重修了石虎,并将其移到了距离石龙只有二十米的地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