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11.11预热开启

  

  点图片立即参与

  爬是促进孩子智力发育的关键

  大家都在感叹走红视频里孩子的动作能力,而其实在我看来,这很正常——这是一个动作正常发展起来的孩子应该有的样子啊!他并未进行在他这个月龄超乎寻常的行为能力,他只是动作非常好且不被阻碍限制地发展起来了!

  说真的,小飞侠在那个月龄时,做到那些也毫无问题。他一岁多点儿去游乐园,别的孩子都是大人从器械抱上扶下,而小飞侠自己嗖嗖嗖地爬上翻下所有动作齐上阵地全场平趟,我坐一旁看着即可。

  这个视频中的孩子,当他要去做任何动作的时候,不管容易还是困难,他都不要求或等待帮助,而是自己努力尝试,能走就走,不能走就爬,总之他都能独立完成。

  而且动作协调,也完全不会失控——比如这些细节:“爬进浴缸、爬上橱柜、爬上桌子、爬上楼梯、爬上床”......是爬,让孩子无所不能。

  爬是大运动的核心,而运动(主要是大运动),是促进孩子神经元发育、促进智力发展的最有效方式。你让孩子好好爬了吗?

  孩子大动作发展的

  过程及特点

  第1个动作 趴,是一切大运动的开端

  我见过不怎么让趴的,天天放床上让躺着,放在婴儿车里推到院子里让躺着;

  甚至我还见过没让趴对的——正确姿势应该是让孩子俯卧后肘屈曲手在头两侧,而那位妈妈却是让孩子的手直直贴在身体两侧,孩子就一直这样胳膊伸直在身体两侧、努力抬头、使劲支撑。这个动作成年人做起来都累得要命,所以那个孩子十多个月了还不会肘趴,更别提爬了。

  所以,大运动的第一个开端,即让新生儿俯卧练习抬头,是唯一一个需要大人去主动正确干预的动作。

  ▼正确姿势:宝宝俯卧,手屈肘放头两侧

  新生儿俯卧后,开始头并不能抬起,小飞侠那时候还难受哭了呢!坚持每天让趴一会儿,头会逐渐越抬越高,后来肘部支撑胸部离开床面,头抬到90度——肘趴实现,大运动模式马上开启!

  第2个动作 肘趴

  肘趴以后,孩子可以和大人一样的视野去看周围的环境和物体,还可以单肘支撑,另一只手去触摸玩耍,智力自然提升;

  然后左右翻滚,并且以肚皮为圆心打圈圈,活动范围扩大了,可以接触到更多新事物,智力继续提升。

  宝宝学会肘趴后,接下来你只需要提供适宜的、丰富的、安全的环境(比如,硬一点的床、有护栏的婴儿床、防撞条、婴儿防撞头盔、爬爬垫、家里条件不适合的选择婴幼儿游乐园那种适宜场所,同时给孩子穿纸尿裤和薄些的衣物——这个或许会另开篇),并给予他高度的关注与用心,但千万不要伸手干预!

  让他自由去做所有他想做和能做的动作,不要去帮他做动作,也不要去把他摆弄成什么超前动作(不依靠外人帮助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动作即为超前动作),更不要不停说话去指导他的具体动作,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请一切由他。

  第3个动作 腹爬

  腹爬,即肘部支撑、腹部挨地的匍匐前进。

  这个动作是在上一阶段单肘支撑和打圈圈的基础上进化出来的,是他人生第一次四肢协调的运动,也是他开始自主移动位置、朝向想要的目标、去向想去的地方,是他人生里程碑式的开端。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认知面更广,智力继续提升。

  第4个动作 四爬

  四爬,即手掌膝盖支撑、腹部离开地面的标准爬行。

  在上一阶段的腹爬过程中,孩子的四肢协调性得到了锻炼,腰、腹、背、四肢肌肉力量也变强,忽然腿一屈、腰一弓、胳膊撑起——四爬时代开启!

  四爬提升的不仅仅是速度,而是马上将演变出另外两个高级动作——独坐和扶站:

  独坐是在四爬状态下上半身直起、屁股坐下直接实现的,绝对稳当(可不是有些大人提早摆弄出来或让倚靠物体实现的那种坐,摆出来的不稳当,会无故栽倒),此刻孩子想坐就坐、不想坐就自己换成别的动作,自如转换毫无障碍;

  

  另一个衍生动作就是自己扶站,也是在坐或者四爬的状态下,扶住或抓住周边物体(床沿、沙发、柜子等),单膝跪地使劲再两腿都站起来,站起来的第一次他会又兴奋又摇摇摆摆,但很快就站稳了。摇晃是孩子自己找平衡的过程(这种自主扶站跟大人早早摆弄着让站的那种完全不同——既不稳,脚掌也不能完全着地)。

  哇,孩子发现自己变高了,能看到摸到更多更远的东西了,认知和智商再一次提升。与此同时,四爬阶段的孩子,不但能爬平地,还能爬陡坡,能爬障碍物,小飞侠在四爬阶段上床下床已非常自如。

  第5个动作 扶站扶走

  此时的他,先是能扶站。既然能扶物而站,那么挪步子简直不假思索。先是两脚顺着挪,后来就变成了交替挪。

  这个练习的阶段是他对走路的重心、腿部肌肉、脚掌着地角度的充分锻炼(而被拉拽走路的孩子这些部分没有得到锻炼,身体出现的却是重心后仰、脚尖着地、腿上没劲、平衡很差、无故摔倒的现象)。

  小宝补充

  学步车学步带不建议用,也不建议用手拎着宝宝的手学步,原因之一就是这种方法会导致宝宝走路平衡能力和腿部肌肉得不到锻炼。除此之外,学步车还可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详见《3岁娃腿畸形,1岁娃植物人,加拿大已禁售,你还要图方便给娃用吗?》

  第6个动作 独自行走

  在独自行走前,他会两手不扶物体站自站立,独站几秒甚至几分钟后,再试着自己迈步子。

  那动作是举着双手、叉着双腿维持平衡的,也会跌跌撞撞快速扑向能扶的物体,如果没得扶就坐地上继续爬的,爬几下站起来再走。

  然后,然后他就这么会走了!渐渐手也不举着了,腿也不叉着了,走得又稳当又漂亮。

  这一切都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这一路走来,动作是他自己发展起来的,平衡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力量也是他自己锻炼出来的,经验也是他不断累积起来的。

  他重心很稳,不会无故失控跌倒;

  他有劲儿,走得过去也爬得过去;

  他自己动作习惯了,不会伸手找你帮忙;

  他也磕碰跌倒习惯了,不哭也不等你扶就一咕噜爬起来;

  他自己解决困难也习惯了,什么复杂路况都难不倒他——走不过去就爬,爬不上去还能倒爬下来呢。

  好好爬与没有爬过的孩子

  长大后有差异!

  见过不会爬就会走的孩子。若让一个孩子从新生儿开始去自主发展动作,不会爬就会走,那绝对是不科学和不可能的!

  高级动作势必是从上一个低级动作演变而来的(只要是正常自然的发展轨迹,每个孩子动作开始的早晚、用时多久因人因环境而异,但这个无须在意),而如果中间某个环节,在低级动作并不成熟、或直接跳过低级动作进入高级动作,那只能是被人为干预了,这种干预有百害而无一益。所以,宝宝大运动最好不要越级发展。

  如果该趴的时候让躺着,该爬的时候不是抱着让坐就是扶着让蹦让站,后来感觉该走了就拉拽着开始走,然后爬的那件事就被略过去了——过去了就过去了,过去了就真的过去了......

  等到三四岁,孩子的脑容量接近成人,动作也几乎与成人无异,这时候一堆孩子在一起玩耍,一切都会被掩盖,其实或许真的看不出什么差异,但,其实差异始终存在 !

  婴幼儿期大运动是否科学良好的发展, 在长大后全身的运动协调锻炼,感统的训练,健康体能的打造,智力在运动促进下的飞速提升,健全人格(勇敢乐观态度)良好养成,独立性和分离焦虑的平稳过渡,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喜欢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是有差异的。

  小宝补充

  回想一下,当年上体育课或者舞蹈课的时候,是否总有那么一些同学,无论怎么努力,动作都是很难协调,老师和同学看着都捉急?这可能就是缺乏正确的爬行训练导致的感统失调。

  “辛苦”和“轻松”两条路

  你选哪条走?

  看似辛苦,实则轻松

  我有个表妹,我坐月子时候她孩子三岁。她对我说:“姐你知道吗?我孩子一岁前后学走路时候是我最累的,一整天都是猫着腰扶着他走,我到晚上腰都快断了!”而小飞侠的大运动,我从没弯腰碰过他,我仅仅在最开始帮他翻了个身、以及中途有危险时候保护过。

  我表妹的模式看似很辛苦,但其实推着婴儿车让躺着、抱着让坐着、拉着让站、拽着让走,除了腰酸背疼,真的安全省事又省心,而且用手拽着就不用时刻用眼看着,还可分神聊个天干个别的;

  看似轻松却时刻不能放松,但有利于孩子

  而我选的路,看似轻松(我只在他几米外看着),但我需要给他适宜安全的环境让他行动,我得不错眼珠看着、预估到危险了马上去保护、并且随时让他扭头都能看到我鼓励的目光和认真的陪伴,我片刻不得分心。

  到底哪条路更难走一些呢?

  就像我让他自己吃饭一样,很多大人喜欢喂,我当然知道喂的话快速干净又轻松,而他自己吃会吃得慢还洒得到处都是,吃完后我得连人带衣服带餐椅带地板清理半天,工作量增大三四倍。

  但我还是要让他自己吃。而后来在很多孩子都还需要大人追着喂的时候,他每顿都自己坐进餐椅吃得又好又香。

  两条路在面前的时候,我经常选择难走的路。也请作为母亲的你,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尽量不要选择只图自己省事省心的路,因为原因你知道。

  3天53个孩子中招,这种病在幼儿园和小学高发,但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

  儿科医生推荐的这些家庭常备药,你都给娃准备了吗?能治疗90%的常见病!

  

  戳下面的 原文阅读,领取双11福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