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

在社會形態的解構與分析後,這部電影的大背景便已經舒展無疑,而在同時,《一出好戲》還將現實中的經濟學本質,巧妙地融入其中,讓觀衆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這是電影的第二層野心。

當孤島上的一切與現實世界隔絕後,淡水和食物成爲了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導遊小王具備了豐富的野外求生技能,所以他才被衆人推選爲領導者,坐上了“王”的寶座。

但是,淡水資源和野果並不具備壟斷的條件,所以,在張總的分裂下,這個集體被瓦解,分裂成爲兩派。

相比於小王,張總的作法確實要高明許多。

他先將象徵文明的資源據爲己有,肥皂、漁網、美酒,生產工具和文明世界中的日用品,成爲了這個島上最有吸引力的資源,而張總則順利實現了對資源的壟斷。

然後,他制定了貨幣,定義的價值體系。用島上唯一存在的兩一副撲克代替了現實世界中的通用貨幣,用以從他手上交換(購買)所需的資源,而衆人想要獲得撲克,又沒有可以交換的等價物品時,還可以通過勞動來換取撲克。到了這個階段,資本家的剝削和壓榨本性,開始展現無餘。

馬進與小興在90天的大限到來之際,眼睜睜看着6000萬的美夢轟然破碎,轉而加入了這場權力鬥爭。他們提出來的觀點是:不可再資源就是形成壟斷的最佳方式。於是,他們用魚從衆人手換來已經成爲廢鐵的手機,再用小興的專業技能,修好了發電機。

有了電,就有了燈,有了電視,也可以爲手機充電。馬進給大家帶了光明,帶來了更先進的生活、勞作方式,更是創造並帶動了第三產業。而當手機充上電,裏面的照片和視頻,成爲衆人排解相思最佳媒介。

而此時,手機都已經到了馬進、小興手裏,新的壟斷就此形成。

從失敗者到走向人生巔峯,兩個人只用了140多天時間,這樣的機會不是人人都能遇上,也不見得都能抓住。

我們不去討論浸過水的手機如何能重新開機,也不去糾結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如何能打開XX短視頻,更不去質疑那場天上掉魚的颱風……真正能抓住機會的人,是那些有着強烈成功慾望的人,如果胸無大志,就算遇到黃金雨,還沒等他醒悟過來,就被衆人轟搶一空了。

從最初的以物易物,到貨幣體系的建立,再到第三產業需求的開發,整個島上的經濟社會形態也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和升級。落後的制度跟不上環境的變化,小王一派最簡單的做法就是通過暴力的手段,搶。

楚河漢界兩端對峙的,永遠是敵人,而文明被野蠻衝擊是必然的後果,文明社會也許會暫時落敗,而高級的社會制度會很快將所有人進行同化。在馬進和小興的調解下,兩個社會形態展開合併,逐漸開始形成一個同甘共苦的烏托邦。

但是,這時候的新問題也開始突顯:撲克數量竟然多出了一倍。在小興的質問下,張總開始承認自己手中有更多的撲克。

原來,張總纔是這個世界中的中央銀行,他手中掌握着貨幣的發行權,要命的是,他還能印發貨幣。大量的貨幣湧入市場,物價開始飛漲,貨幣開始貶值,張總不用任何勞動,就能賺取所有人的血汗,這就讓原本看似穩定的經濟社會再一次動盪不安。

好在,小興手裏掌握着張總的命門,手機裏他女兒的視頻。作爲父親,只要能在這與世隔絕的小島上看到自己的女兒,知道她在健康地成長,無疑是最有吸引力的誘惑。張總精神世界崩潰的時候,就是小興重新取得主導權的時候,爲了能見女兒一面,張總放棄了一切,將所有權力和資產拱手相讓。

電影是虛構的,但它總是取材現實。人類歷史幾千年的發展與演變,都是有跡可尋的。而將這一切都濃縮到一部電影裏,卻是一個空前艱鉅的任務,《一出好戲》不算完美,但已經足夠優秀。

可是,這就是這部電影的全部野心嗎?當然不是。如果是這樣,女主角舒淇扮演的珊珊就完全沒必要存在了。

而姍姍這個人物的存在,爲的就是解讀導演黃渤的愛情觀,以及他心中的哲學體系。這些我們下次再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