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老山對越作戰期間,由於戰場地形複雜,越軍擅長使用迫擊炮,搞得解放軍一度挺被動。當時中國花了幾十萬美元從西方進口了兩部名叫“辛柏林”的炮偵雷達,能夠有效捕捉迫擊炮的彈道軌跡,從而快速引導己方炮火進行反擊。自從部署了這種雷達後,我軍炮兵打了翻身仗,反過來開始壓制越軍炮兵。

可就在1984年7月一個夜裏,越軍一支特工小隊祕密滲入我防區,突然偷襲,破壞了我方雷達站,損壞了一部“辛柏林”雷達。越軍特工動作利落,得手就撤,安全脫險,創造了一個成功的特種作戰戰例。

這次事件影響非常大,直接刺激解放軍總部發動了著名的老山偵察作戰。在此之前的幾十年裏,解放軍序列中偵察兵種的建設方向並不明確,很多時候當成步兵使用,實際上成爲作戰部隊,沒有形成獨立的偵察建設體系,更沒有現代特戰部隊的專門編制。如此,真就是大材小用,浪費了這個精銳兵種。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我軍偵察兵通常被作爲普通的戰鬥和警衛分隊,配合步兵作戰。這就有點像二戰期間德軍將精銳傘兵當成步兵用,大量消耗,並沒有起到更大的作用,反而到需要傘兵的時候卻已經無兵可用。結果就是既沒有起到獲取情報和偵察預警作用,又因力量薄弱而執行不了大的戰鬥任務。1979年我軍偵察兵的作戰實踐,被證明是好鋼沒有用到刀刃上。

直到老山作戰中發生我方雷達遇襲事件後,情況才發生了根本變化。我軍高層加深了思想認識,轉變了對偵察兵的使用方法,大膽決策抽調各軍區精兵組建專門的偵察大隊,部署到老山前線,開展成規模的偵察作戰,配合主力部隊完成堅守防禦任務。

從1984年7月開始,一直到1989年1月,解放軍各軍區先後組建了15支偵察大隊,共1萬餘官兵,分批進入老山、者陰山戰區,在上百公里戰線上出擊,執行偵察、捕俘、破襲、警戒、反特工、反滲透等任務,神出鬼沒打擊敵人,有力支援了主戰場作戰。

在整個老山輪戰期間,解放軍偵察兵共殲敵2000餘人,摧毀一批重要目標,獲取了大量情報,自己損失只是敵人的十分之一,而且無一人被俘,凱旋而歸。英雄的中國偵察兵,揚威老山,軍史留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