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器械之家

磁共振成像是現代醫學影像技術皇冠上的明珠,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中國許多科學家爲之不懈奮鬥,苦苦尋求突破以期追趕國外先進水平。隨着中國磁共振市場的高速發展,這種突破終於有了其實際的市場基礎。

國內MRI市場現狀

2016-2021年中國醫用磁共振成像設備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價值預測報告統計,2011~2015年,我國磁共振設備年銷量從892臺增加到1507臺,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1.1%,磁共振設備保有量從4381臺增加到9089臺,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5.7%;每百萬人口磁共振設備擁有量則從3.3臺增加到了6.6臺。而後市場發展更快,到2020年僅1.5T磁共振中國地區裝機量就要增長4451臺。儘管如此,我國人均磁共振設備擁有量仍處於較低水平,尚難滿足醫療需求。未來,我國磁共振設備市場有較大發展空間。

低端市場:價格親民

低端磁共振設備,一般爲0.5T以下永磁型磁共振,有運營成本低、磁體開放度好,價格“親民”等優點。但其影像質量、序列、臨牀應用等與超導磁共振有一定的差距。

中端市場:增長最快

中端磁共振設備市場,主流產品是臨牀實用型1.5 T超導磁共振設備。其作爲高場強磁共振設備,可完成血管造影、神經病學、心臟病學檢查等多種臨牀應用,尤其適用於前列腺疾病、腦膜炎、肌肉骨骼系統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疾病的早期定性分析和治療規劃。而由我國自主研發的臨牀實用型1.5T超導磁共振設備,與國外同檔次產品的技術水平相當,能夠滿足大中型醫院的日常診斷需求。

《報告》顯示, 2011~2015年,我國1.5T磁共振設備年銷量從408臺增加到771臺,年複合增長率爲13.6%。隨着超高場強磁共振設備新技術逐步被移植到1.5T磁共振設備上,後者成爲最成熟的機型。

儘管3.0T磁共振設備比1.5T磁共振設備的掃描速度更快、分辨率更高,但是後者具有經過驗證的更爲可靠的成像磁場強度和質量。綜合來說,高性價比是1.5T超導磁共振設備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高端市場:差距明顯

高端磁共振這幾年早就國產化。很多廠家都在逐鹿中原廝殺中,競爭十分激烈。但是能生產7T的磁共振廠家依然不多。生產3T的磁共振廠家目前國內只有聯影拿到了證。我國高端磁共振設備市場的主流產品是臨牀研究型1.5T超導磁共振設備和3.0T超導磁共振設備。其中,3.0T設備的信噪比、空間分辨率明顯更高,且掃描速度快,血管成像效果顯著強於1.5T磁共振設備。

《報告》顯示,2011~2015年,我國3.0T磁共振設備年銷量由146臺增加到228臺,年複合增長率爲9.3%。市場上有GE、西門子、飛利浦、東芝和聯影5個品牌。由於價格高昂,主要用戶是科研機構、大型醫院。

在技術上,國產高端磁共振設備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仍然存在明顯差距,特別是在高清彌散、波譜分析、功能成像(fMRI)等高級成像方面,很多國產設備難以實現。

從市場角度來看,進口品牌佔據了我國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的7成。基於沒有掌握或僅僅部分掌握核心技術和僅剩低端市場的現狀,仍然有二十幾家企業在國家扶持政策生產磁共振。

MRI市場未來面臨的挑戰

《報告》提到:隨着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磁共振設備在精確性、適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大大提高。這將促使一大批“老”的磁共振設備提前“退役”,引發新的市場需求。《報告》還提到,目前,我國一些大型教學醫院也在更新、引進臨牀研究型磁共振設備。而區域醫學影像中心的建立,將推動醫療影像產業發展。與此同時,國家對國產設備的扶持力度遠超以往。這將加速醫學影像診斷設備的國產化進程,推動國產設備市場份額快速提升。國產磁共振設備企業面臨重大發展機遇。能否快速研發出換代的超導磁共振,將是擺在中國磁共振製造商面前的重要課題。

低端磁共振

據瞭解,在低端市場康達洲際佈局有0.35T, 0.5T, 0.7T

中檔磁共振

康達洲際Apsaras 1.5T磁共振於2018年2月正式面世,不但可以滿足臨牀不同部位的掃描需要,它還擁有豐富的臨牀高級應用功能。例如:1:頭顱智能自動定位技術,2:腦卒中頸動脈斑塊風險分析功能,3:神經系統診斷功能序列包,4:心臟檢查功能或者高清血管造影技術。

高端磁共振

據悉,康達洲際的3T和7T臨牀科研型磁共振已經進入到研發驗收階段,它們將採用全新技術路線,從緊湊型超導磁體、射頻數據鏈、數據採集譜儀、射頻線圈等多方面進行了升級和改進,可廣泛應用於代謝、波譜和高級功能成像。將會成爲進口產品的有力挑戰者。

康達洲際通過產學研創新式的緊密合作,國際化大合作及國內優秀企業間的產業協同,將形成面對高端、中端、低端三個不同臨牀應用場景,近10款設備的完整產品序列,並通過在7T、11.7T、一體化PET磁共振系統的技術突破,向世界領先的磁共振供應商邁進。

編者按:

目前,磁共振設備臨牀應用領域亟須加強專業人才培訓。尤其是基層醫務人員在使用磁共振設備上存在明顯的技術“短板”。建議企業在拓展基層磁共振設備市場的同時,還要給予更多的技術支持。

精彩推薦:

從0到1 | 1-10期彙總

全網最全頭顱影像解剖學,不容錯過(更新版)

全網最全 | 全身大關節影像解剖,不容錯過(更新版)

脊柱、脊髓解剖及常見疾病彙總(41篇)

乳腺解剖及影像學檢查詳細彙總

心胸系統文章彙總(132篇)

鼎湖影像:專業醫學影像公衆號,歡迎關注

管理員微信:petmri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