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看笋出,谷雨见笋高。”在这万物复苏的春天,在这充满生机的土地,孕育了一冬的竹笋更具活力。正是“三月地回暖,沃土争裂缝。翠竹育新芽,处处是春笋。”

春笋,主要是楠竹笋,将它连根挖出来,去壳,不管是炒吃还是炖吃,都别有一番风味,尤其是它的香脆,一直是人们饭桌上喜爱的菜肴之一。所以,挖春笋,也是山里人一直喜爱的活动。

我像一只归巢的燕子,飞回故乡,我要完成每年的必修课-----挖春笋。一路鸟儿也在叽叽喳喳,绕着青枝绿叶重温着陈年旧事;路边沉睡一冬的小草探出脑袋张望,那些不知名的野花,红黄紫白开得摇曳多姿,遍地金黄的油菜花,招蜂引蝶,嗡嗡飞舞,揉碎了一波春水。让我感叹,五彩斑斓的春天真是收不住笔的画卷。

屋后一大片楠竹婀娜多姿的随着柔柔的春风,荡漾着绵绵的深情,它们清秀、儒雅,就像一个个谦谦君子在静静地向我们张开着欢迎的臂膀。春雨过后,道路是湿的,竹林中的空气也是湿的,因此,空气显得特别清新。

我贪婪地呼吸着,想把平时吸进肺部的污浊之气全部挤掉。竹林里十分幽静,虫子们在浅唱低吟,几只鸟儿尽情地歌唱舞蹈。如果能长期在这种环境里修身养性,一定会变得高雅起来。自古以来,很多文人雅士都喜欢竹,喜欢在有竹的地方居住,爱竹的虚心,爱竹的有节,爱它不怕烈日,爱它不惧严寒,很多人写过它,画过它,歌颂过它,对他们来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竹林

“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有的竹笋还在妈妈的怀里睡觉;有的臃懒地探出它们的头,就像出壳的小鸡一样全都探出了脑袋,急切地张望着这个迷人的世界;有的如一把宝剑,威武极了,又仿佛是林立的小宝塔,它的顶部黑中带绿,笋外面有一层毛茸茸的细毛,所以人们也叫它毛笋。竹笋有顽强的生命力,不管上面压着多重的石块,几十斤、几百斤,笋都能掀翻他们。

挖笋是有诀窍的,先看后挖,父亲挖笋很有有经验的。

父亲叫我别急,教我如何选笋:高过膝盖的不要,太老,啃不动;刚露出地面的也不采,太短,去皮后没有多少;专挑尺把高的,又嫩又脆。

挖春笋

父亲瞧瞧竹子的枝叶,看看竹根的走向,就知道怎么下锄头了。

父亲说应挖去的是小径笋、歪头笋、小笋。

挖笋时不要伤害竹鞭、鞭根和鞭牙。

对于已经长成一人高正努力向竹子成长的笋不能去碰,更不能去摇动,不然会影响它的成长速度,还有可以会失去它的生命。

挖完笋后,要立即覆土填平笋穴,以便它来年继续破土。一个多小时了,我们爷俩在欢声笑语中收获颇丰,堆放的竹笋小山似的。

我和父亲开始剥去厚厚的笋衣,煞是惹人喜爱:有的春笋肥胖,笋肉淡黄而肥厚;有的春笋细长高挑,笋肉翠绿莹薄;有的春笋穿着浅灰或浅紫的笋衣,它的笋肉则白嫩嫩的。

“客中常有八珍尝,哪及山家野笋香。”竹笋自古被人们称作“菜中珍品”。

据说,《诗经》里即有“其籁伊何?惟笋及蒲”之类的吟哦,可见竹笋在民间食用的历史极为悠久。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江西品尝过“猫头笋”,念念不忘珍品美味,写下“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表达了他对春笋风味的极度喜爱。

清代大画家吴昌硕在其绘的《竹笋图》上称赞:“客中虽有八珍尝,哪及山家野笋香。”他把竹笋的美味置于八珍之上,可见其对竹笋的厚爱。

油焖春笋

竹笋制作可繁可简。即便是简简单单地烧熟或用沸水煮一下,切片或拉丝,加点食盐、麻油、醋、味精、辣椒、生姜、葱段、蒜瓣,搅拌均匀即可,就这样稍微加工一下,农家饭桌上的美味就诞生了。

记得母亲健在的时候,吃不完的春笋还可以制成笋干。

把笋儿剁根,去皮,削干净,放大锅煮,煮好后捞出晾凉,摆在木板上,摆是很有讲究的,一层层笋尖笋根的摆放有严格要求,不然会影笋的质量。上面压木板,木板上放大石头,巨大的压力把笋压扁。趁天放晴,卸去石块木板,将压扁的笋儿搬出,置于大篾席上,在太阳底下暴晒,并及时翻面,直至晒干。

吃前泡开,炖吃最好,别有一番风味。一整年都可以品尝春天的味道。

笋干

我有位上海的朋友特爱吃笋。他说笋味道鲜美,又容易和别的食材百搭提鲜,所以很多上海人就好这一口。 上海本帮有道特色传统菜,叫“腌笃鲜”。

很多人只知道上海人爱吃甜口,譬如炒青菜、番茄炒蛋都喜欢放点糖入味,却不知道上海人也喜欢品咸鲜。

腌笃鲜的基本食材有鲜肉、腌肉、笋、百叶结,大火烧开再小火煨,“笃”就是象声词,笃笃笃地水声冒泡,把汤笃得浓香扑鼻。

考究点再放些火腿丝提鲜吊味,反正腌肉本身就有咸度,这汤可以不用放盐也不用放味精,就吃它的本味。有些家庭喜欢用骨头汤或鸡汤做汤底,这些反正是各人所爱,倒不是必须的。

总之腌笃鲜就是咸鲜菜代表之一,上海人总是说:“鲜是鲜得来,眉毛都要掉了”。

腌笃鲜

竹笋也不完全是小家碧玉,它还上得了台面,做成大菜。如竹笋排骨汤、竹笋香菇炒肉、竹笋蘑菇汤、鲫鱼春笋汤、竹笋腊肉、竹笋炖鸡、竹笋鸭,等等。据说周成王临死前,命召公、毕公率领诸侯拥戴康王登基,便以笋席款待宾客。史书记载唐太宗很喜欢吃笋,每逢春笋上市,总要召集群臣大品“笋宴”,并以笋来象征国事昌盛,比喻大唐天下人材辈出,犹如“雨后春笋”。

竹笋不但美味,而且医用、营养价值极高。中医认为,竹笋味甘、部分微苦,性寒,能化痰下气,清热除烦。《名医别录》里说笋“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本草纲目拾遗》说它“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

竹笋还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并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养生学家认为,竹林丛生之地的人们多长寿,且极少患高血压,这与经常吃竹笋有一定关系。

一份难以割舍的牵挂,一缕荡荡悠悠的乡愁,如同阳春三月飘逸的清风,时常荡漾在我的内心深处。

(乡土文苑,魏兰蓉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