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悅   納

編輯/劉子豪

樂天說

給山東快書打板和

做演員的道理是一樣的

上板是給觀衆看的

手指要放鬆

板的運動要靈活優美

下板要牢牢握在掌心

只有這樣

鴛鴦板敲擊出的聲音才清脆

有共鳴

劇團團長:“樂天,今兒親自圓黏兒(曲藝行話:招徠觀衆)。”

樂天:“李大爺不會用電梯,我來接一把。”

劇團團長:“一會鑽鍋,可別摘毛兒。(曲藝行話:剛學會的節目,可別被觀衆挑出毛病。)”

樂天:“您就[青][貝]好兒吧!”

兩年前,在遼寧大學表演系畢業演出時,樂天被鼎泰樂和藝術團團長史豔芳看中,特聘到鼎泰樂和藝術團演出。

剛到劇團時,樂天並不理解這些曲藝圈裏的行話,感覺是在故弄玄虛。可真正開始舞臺演出後,他才明白,原來這些行話是演員們互相打氣或提醒時的暗語,爲的是說話內容不影響觀衆們的情緒,讓觀衆更愉快地欣賞演員們的節目。

今天的演出地點在鼎泰茶社,茶社是在商場頂樓,樂天擔心年邁的觀衆找不到位置或是不會使用電梯,所以他親自到商場外的公交站迎接。

“俺孫子到北京上大學去了,有出息了。” 李大爺雖然日子衣食無憂,但是身邊能說話的人越來越少,只有到了茶社、見到樂天,李大爺纔有機會說說家鄉話。

週二下午兩點,商場的電梯裏只有樂天和李大爺,按下樓層按鍵後,樂天向李大爺透露了一個祕密,“李大爺,您猜俺今天要表演個什麼節目?”“你是唱歌、跳舞,還是來一段胡琴(二胡)啊?”“都不是,比這好!”“比這還好?”“您一定愛看!”“是嗎,哈哈哈……”

樂天是山東聊城金莊村人,他不到兩歲,父母就進城打工,自己是奶奶帶大的,所以他很擅長和老人交流,即使不是在臺上表演節目,也能把老人們哄得樂樂呵呵。

李大爺入座之後,樂天又下樓去接其他的觀衆。今天是星期六劇團第一0一場公益演出,因爲換了新劇場,所以現場只有12位觀衆,他們大多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來劇場看節目,對他們來說是生活裏的一件大事。

鼓老(戲曲樂隊中鼓師)一陣開場音後,演出正式開始。雖然老人們的掌聲聽着有些稀疏,但這並不影響樂天精神抖擻地走上舞臺中央。

“今天是我們公益演出的第一0一場,在報幕之前,我給大家來段新鮮節目——山東快書《馬二哈》!”

……

雖然是山東人,但是樂天從前並不會說山東快書,這段節目是他這兩個月新學的,連手上的這對鴛鴦板都是從別的演員那借來的。儘管時間倉促,但節目質量絲毫不能打折扣,因爲來聽戲的很多老人和李大爺一樣是山東人,這段山東快書是他們向樂天親點的節目。

《馬二哈》的最後一聲板結束在1分50秒,是這段傳統節目的標準時長,接下來是臺下的掌聲和叫好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