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第七屆全省道德模範煙臺獲提名獎人員事蹟展示

來源:水母網

劉立軍:路見不平,千米追兇

路遇持刀搶劫,他毫不猶豫追兇兩千米。2017年12月2日的那個夜晚,牟平區80後小夥劉立軍面對持刀劫匪,用勇氣和智慧將其制服,爲這座城市帶來滿滿正能量。“當時沒想太多,就覺得不能讓壞人逃跑。”他的想法簡單而淳樸。

2017年12月2日晚上7時許,煙臺市振華商廈北側一輛白色轎車中突然傳出一女子淒厲的尖叫,引來了正在走路的劉立軍的高度警覺。劉立軍看到,一輛白色轎車內,駕駛室的女子正在與後座的人激烈地撕扯。雖然夜色很深,車門緊閉,但他依然還是能看到後座一名黑衣男子手持匕首,正在進行搶劫。劉立軍正要上前制止,黑衣男子見勢不妙,打開車門向昌隆國際停車場跑去。

劉立軍趁歹徒在昌隆國際樓內躲避時,趕緊給南大街派出所報警。在民警組織警力趕往現場的同時,黑衣男子又朝時代廣場跑去,緊隨其後的劉立軍一邊緊追不捨,一邊大喊“抓搶劫的啦!”呼喚市民幫助。黑衣男子在前面逃,劉立軍在後面追。當黑衣男子跑到慧蘭賓館拐角時,聽到劉立軍呼喊的另一名市民突然轉身將其攔截,兩人經過一番搏鬥後,合力把黑衣男子按倒在地,隨後南大街派出所民警及時趕到,制服了黑衣男子。

事後據嫌疑人楊某交代:“因網貸欠款,準備了口罩、手套和一把彈簧刀,尋找機會實施搶劫。當晚,看到那個女的從商場出來上車,就尾隨她進入車內,掏出刀來,與她撕扯在一起,同時她的手被刀劃傷......”

面對歹徒,劉立軍毫不遲疑,追兇數千米。事後在派出所做筆錄時,他才發現自己的右腳腳趾和腳背全都腫了,走路時非常疼痛,之後的兩天一直無法走路。在媒體報道之前,劉立軍的家人還不知道他做了這件事情。“我就說是走路不小心崴了腳。”劉立軍說,爲了不讓家人擔心,他瞞下了這件事。

芝罘區南大街派出所民警張良是案發當晚的執勤民警,他對劉立軍的行爲豎起了大拇指:“案件發生之後,我們去看振華商廈的監控,大致能看出事發時的黑影。劉先生從車頭前經過時,回頭看了一眼,往前走的時候有點發愣,楞了一秒鐘之後就轉身一個箭步衝過去了,基本沒有思考的時間。男子從車裏出來的時候,劉先生接着就去追了。從這一點看,劉先生的第一反應就很好,是個正義的人。”

劉立軍平日一直是個樂於助人的熱心人。他說:“我正值壯年,做這些就是應該的。年輕人遇到這類事,都得勇敢站出來,邪不壓正。”當被人問道受害女子明明已得到解救,爲何還要繼續追趕,兇手躲藏了起來,爲何還要找那麼長時間的時候,劉立軍說:“如果當時沒抓住搶劫男子,後續可能還會有受害者,不想因爲這個男子,再次造成對其他人的傷害。”當他得知嫌疑人一週前還在四處實施盜竊時,感慨地說:“我做了對的事,這樣才心安。”

宋勇:立起建築行業誠信標杆

如果誠信是一本書,他說,自己將用一生讀完;如果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他說,誠信是音樂的主旋律。一諾千金,是他對承諾的踐行;將心比心,是他對初心的堅守。

他就是宋勇,煙威地區建築骨幹,煙臺市人大代表、飛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他始終把誠信和質量作爲推動企業發展的兩大基石,堅持“以人爲本,誠信經營”的企業發展理念,在建築行業樹立起誠信經營的標杆, 飛龍集團先後被評爲“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全國優秀施工企業”“中國企業社會信用評價AAA級”等多項榮譽稱號。宋勇個人也先後被評爲“煙臺市誠實守信道德模範”“煙臺市十大傑出青年”等。

對誠信的執念,源自優良家風。飛龍集團創始人宋明志在創業初期就堅持以誠信爲本,對子女要求非常嚴格,從小就教育子女感恩社會、誠信做人。受父親影響,宋勇也高度重視企業誠信建設,並將它作爲飛龍企業文化之魂,非常注重加強對員工的誠信道德教育,連續多年堅持聘請專職教師對全體職工開展“每週一課”的思想道德教育,帶領員工學習《論語》等傳統文化,在全公司樹立了講誠信、樹新風的濃厚氛圍。

在建築行業,宋勇嚴把質量底線,以誠信彰顯品質。“房子是老百姓的命”,宋勇一直秉承這樣理念;“能多用一包水泥晚上睡覺踏實”,這就是飛龍建築最直接的體現。高檔的材料和精品的建築是飛龍一貫的工作風格,即使利潤上受到損失也在所不惜。宋勇不允許公司以不良的經營賺取高額利潤,更不允許以虛假廣告欺騙消費者,飛龍永遠從居住者的角度,誠信打造精品,品質回報社會。

誠信經營企業 以真心贏得口碑。宋勇始終堅持“以人爲本,誠信經營”,在生產經營、售後服務等各個方面始終把誠信放在首位,堅持以誠待人,以信服人。長期以來,飛龍一直秉承“四個一分不欠”,即國家的納稅錢一分不欠,供應商的材料錢一分不欠,農民工的工資錢一封不欠,銀行的貸款利息一分不欠。所有農民工工資和供貨商貨款能立即支付就立即支付,不能立即支付的每年臘月二十八前必須結清。即使工程款沒有收到,企業也會貸款墊付工人工資和商家貨款。近十年來累計墊付工資貨款10億元,額外支付銀行利息1.4億元。作爲一個誠信的開發商,宋勇對商品房售後服務也力求盡善盡美,面對購房者的各種問題和要求,只要是公司的責任,公司都會責無旁貸地承擔,“只要樓上任何一個單元有一家住戶我們也要爲其供暖”,公司曾每年倒賠50多萬爲某小區供暖及提供其它物業管理服務。宋勇良好的誠信還表現在百分百遵守合同上,對簽定的合同,企業寧可自己受到損失也要堅決履約,把誠信作爲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客戶利益。

在注重公司發展的同時,宋勇牢記自己的社會責任,積極回報社會。多年來累計捐款達3500多萬元,公司及個人被授予“捐資助學‘功德杯’獎單位”“煙臺市捐資助學先進單位”“煙臺市最具愛心捐贈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稱號。

曲冠雲:用誠信釀造最放心醬油

曲冠雲,現任山東食聖釀造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立足誠信,是食聖的“初心”。“用良心做產品,以誠信求發展”是曲冠雲給公司立下的 頭條規矩。曲冠雲說: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

曲冠雲始終把保障食品安全、提高產品質量放在首位,重視原料的採購,貨比三家,堅持質量第一、價格第二的採購原則。同時整合各種原料資源,保證食聖的產品始終保持高質量、低價位。產品價格的上升遠遠低於物價上漲的水平,從而讓利於經銷商和消費者。在連續幾年農產品漲價的情況下,公司依然堅持用最好的原料和最嚴謹的工藝生產最優質的產品。

針對社會上急功近利、製假販假、危害健康的產品氾濫現象,曲冠雲每週都要帶領員工做集體宣誓,引導食聖人堅守道德底線,絕不爲誘感所動。實實在在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實文化”理念在食聖深入人心。多年來,公司引用世界最先進的全自動生產設備,保證食品衛生安全。2018年又投資重建開放式工廠,接受社會監督,並跟我市多所學校合作,每年接納幾萬名學生來見習食品安全健康知識。他說:“讓公衆來參觀,讓同行來監督,我們的員工就會更警醒,我們的產品就會更實在。”

2011年,公司投資8000餘萬元建設了一座國際最先進工藝的日式醬油生產車間,實現了普通醬油向高端醬油的轉型,產品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市場供不應求。2018年又投資8000萬元建設食聖日式高鹽稀態醬油工程,2018年7月建成投產後,公司每年增加3萬噸標準醬油的產能,全公司年醬油產能達到標準醬油5萬噸。面對形勢大好的銷售市場,有客戶要求適當加兌一些低檔原料以滿足市場急需。曲冠雲說,他寧願把客戶的預付款加倍退回,也絕不以次充好,別說加兌,就是車間的麥子掉在地上,員工也都拿去餵雞了,這不是什麼原則,是良心!

食聖用質量和信譽征服消費者,贏得了社會的認可與厚愛,從而使消費羣體不斷擴大,各大超市連續加盟,形成了消費的良性循環。食聖品牌的知名度越來越高。2015年公司積極開拓國外市場,產品遠銷美國、歐洲、中東地區、俄羅斯、澳洲、日本及部分東南亞國家。有瑞士的客戶到食聖參觀時表示這是他見過最好的醬油廠。

20年來,食聖始終把愛心、孝道、信譽作爲企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去發揚光大,培養職工對社會有愛心,對父母有孝心,對自己有自尊心的職業道德,並以各種形式反饋社會。數年來,公司及職工積極向慈善協會捐款捐物達200多萬元。

時代如潮,大浪淘沙。曲冠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着“誠實做人,守信經營”的諾言。公司先後獲得“中國質量誠信企業”“中國放心食品信譽品牌”“山東省消費者滿意單位”等榮譽稱號。

冷曉燕:19年堅守書寫紅色情懷

今年45歲的冷曉燕,是芝罘區毓璜頂街道大海陽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作爲在基層一線一步步淬鍊成長起來的社區黨組織書記,她默默紮根社區19年,使得0.6平方公里的老舊社區華麗轉身成爲“全國和諧建設示範社區”“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在冷曉燕看來,“社區是離羣衆最近的,羣衆看我們的黨好不好,首先就看社區是否爲民辦好事、辦實事”。大海陽社區有這麼一條硬性規定,無論是社區社會組織,還是志願服務隊,所有羣衆組織的負責人都必須是黨員。在這種“黨員就是先鋒模範”氛圍中,大家聽黨話、跟黨走的執着信念更加堅定。如今,大海陽社區大到社會組織由黨員帶,小到花草桌椅由黨員管,處處都是黨員的身影,心中都是對黨的崇敬和嚮往。

大海陽社區屬於老城區,居住着2528戶、7469名居民,人口密度大,社區基礎設施差,羣衆怨言多,工作難度很大。“只要付出的是真情,換來的就一定是超越血緣的親情”,在這種信念的指引下,社區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她的腳步,社區的每一名羣衆都記掛在她的心頭,社區的每一件事都浸潤着她的心血,“三訪”民情記錄整整記了有10幾本、10000多條,社區每家每戶情況她都瞭如指掌。

冷曉燕對羣衆的感情是真摯和深厚的,在她看來,羣衆是最淳樸的,社區做的一點小事就足以讓他們感受到黨的關懷。她爲不會用手機的老人專門舉辦免費培訓班,反覆與供暖企業談判十幾次解決小區連年暖氣溫度不達標的問題,最終贏回了民生“溫度”,十幾年來未發生一起上訪事件。她抓住老舊社區改造有利契機,爲30多年未改造的老舊小區更換門頭網點、路燈管網。在社區羣衆的眼裏,冷曉燕就是她們的“親閨女”,這樣的感情是冷曉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掏心窩子換來的。

如今,以社區爲平臺、社會組織爲載體、社工爲支撐、志願服務爲補充,“四社聯動”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模式日漸完善,社區已經自主培育社會組織43家,她組織申報的“情暖家園彩虹安全維修服務項目”作爲煙臺市唯一一個社區層面的項目入圍,最終斬獲大賽銀獎。她大膽探索社區治理新路徑,解決獨居老人做飯難問題。由社區黨委牽頭,藉助社區紅色先鋒公益服務中心力量成立“壹家生活社區廚坊”,小廚坊不是採用市場化的模式,而是通過組織動員羣衆養好本社區的老人,目前廚坊的志願者達到了32人,爲92名社區老人免費做午餐。

全省首個社區黨建基金在大海陽社區落戶,社區開展助學、助老、助殘等工作有了更強勁的“新動力”,目前社區黨建基金已籌集資金44.34萬元,爲困難黨員和羣衆發放救助金和物資5.7萬元。爲了讓居民的愛心更好地彙集,她又發起了社區壹元互助基金,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助力社區公益、參與社區服務,紮實開展爲民服務項目,讓“幸福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鄒廣琪:無疆大愛托起希望人生

鄒廣琪、王淑麗是蓬萊市蓬萊閣街道鄒於社區一對普通的漁家夫婦,平時靠捕魚、賣魚爲生。但是,這對看似平凡的夫妻以純潔的人性,履行了爲人父母的責任;以不拋棄不放棄的堅守,讓幼小的生命綻放無盡的光彩。

2002年的一天,鄒廣琪夫婦像往常一樣出海勞作,在回家途中無意間發現了一名正在草叢中哭泣的嬰兒。夫妻二人並沒有絲毫遲疑,抱着孩子回到家中悉心照料。

雖然結婚多年,但鄒廣琪夫婦卻一直沒有生育一兒半女,因此,對這名嬰兒的愛惜之情便異常的強烈。在證實該嬰兒爲棄嬰後,二人便辦理了相關收養手續,爲女嬰取名鄒金彤。這對原本家境並不寬裕、勞動壓力大的夫妻,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小金彤身上,衣不解帶的照料,無微不至的關懷,從一口一口的喂喝奶粉,到小心翼翼的穿衣洗漱,視同己出,社區羣衆對這對“好爸爸、好媽媽”豎起了大拇指。

收養小金彤一年之後,鄒廣琪夫婦漸漸發現自己的女兒經常性的骨折,隨着年齡的增大,下身也出現了畸形的現象,不能自主行走。蓬萊、煙臺、上海等多家醫院都留下了一家三口求醫的足跡。小金彤最終被確診爲“成骨不全症”,俗稱“脆骨病”。這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骨疾病,患者即便是輕微的碰撞,也會造成嚴重的骨折,更有甚者會造成殘疾或者死亡。

診斷結果如晴天霹靂。繼續治療還是放棄?旁人無法體會這對夫婦的彷徨。面對親朋好友放棄收養的勸說,這對夫婦終於給出了答案。鄒廣琪對大家說:“人要有良心,一個生命,如果我們不養她,還有誰會要她,既然我們當時選擇了她,就要對這個孩子負責。”之後的十年中,每年的休漁季節,鄒廣琪夫婦均會帶着小金彤到文登骨科醫院進行治療,風雨無阻,從未間斷。如今,隨着小金彤年齡的增長,治療方案逐步調整,花費也越來越高,這對不惑之年的夫妻,兩鬢白髮逐漸增多,但是他們還在堅持。

多年之後,鄒廣琪夫婦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對又一個小生命的降臨,夫妻二人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在得知夫妻二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很多羣衆都對鄒廣琪夫婦能否繼續撫養小金彤提出了質疑,但是鄒廣琪夫婦用實際行動打消了大家的顧慮。

由於身患重病,小金彤不能和正常孩子一樣入學讀書,面對孩子對知識的渴望,鄒廣琪夫婦節衣縮食、省喫儉用,爲小金彤配備了電腦,並聘請了大學生爲其做家教。除了撫養費、醫療費之外,又增加了教育費用,這對普通的農家無疑是雪上加霜。有人問:你把錢全部花在小金彤身上,那麼,你們現在的孩子怎麼辦?鄒廣琪夫婦總是堅決的回答:兩個孩子都是我們親生的骨肉,縱然我們賣血、賣腎,也要讓他們和其他孩子一樣茁長成長。

現在,他們依舊堅持着那份倔強,在異樣目光的注視下做着良心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