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敬宗寶曆年間(825年正月-827年二月),有一個愛好道術的有志青年鄧甲,來到茅山,向著名道士峭巖大師求教。峭巖聞名於世,能點石成金符咒驅策鬼神。鄧甲謙卑恭順不辭勞苦地侍奉峭巖,終日少有睡眠,峭巖坐着,他站着伺候,峭巖睡着了,他坐在一旁伺候,每天也就打個盹兒了事。峭巖很是感動,決定傳授他道術。可惜,鄧甲似乎天生不是這塊材料,峭巖教他煉丹術,鄧甲一點即通勤奮練習,可是每次快成功的時候,丹爐就爆炸。教他用符咒驅鬼神,咒語一學就會,儀式也一點就透,可就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道藏》背得滾瓜爛熟,卻一點通靈之術都沒有。搞得峭巖也很鬱悶:“奇怪了,難道這是天意?”

鄧甲當時就哭了:“師父,老天不公啊,我自認刻苦努力,資質也頗佳,可就是學啥啥不行,師父啊,我幾年苦心豈不是白費了嗎?”

峭巖思來想去,又教他一門禁咒蛇的道術,他卻一學就會,只要念動咒語,毒蛇巨蟒任其驅使,像小綿羊一樣溫順聽話,峭巖笑道:“禁蛇之術我也是粗通,你頃刻學會比我法力都強啊!看來,放眼天下,禁蛇之術你是天下第一了!”

鄧甲這才稍稍心理平衡,拜別師父下山遊歷。

來到烏江,鄧甲聽說會稽太守被毒蛇咬了腳丫子,疼痛難忍卻一時死不了,日夜號哭慘叫,羣醫束手無策。鄧甲一想:我揚名立萬的時候到了!主動來到會稽,聲稱自己能治。太守屬下已經焦頭爛額,見鄧甲氣度不凡,立即請他延治。鄧甲取出一道符來,貼在太守胸口,先保住其心,疼痛也暫時緩止。而後說道:“必須找到咬你那條蛇,收取其毒,方可痊癒,否則,你的腳就得截斷了。”

太守苦苦哀求,鄧甲笑道:“你放心好了!”

於是乎,鄧甲開壇做法於桑林之內,壇設在高臺之上,高一丈有餘,法壇四周用紅布圍住。鄧甲念動咒語,招四周的蛇來問話。不一會兒,四面八方的大小蛇族傾巢而出,不知幾千萬條,密密麻麻地擁在法壇四周,像信徒聆聽聖訓一樣虔誠。附近百姓驚駭不已,早躲得遠遠地。最後,四條碩大的巨蟒蜿蜒而來,都身長三丈,水桶一般粗大,傲然盤在蛇堆之上。鄧甲脫掉鞋子,踏入蛇堆,用藤條敲打四條巨蟒的腦袋,怒道:“你們四個小子聽着,叫你們做這一方蛇王可不是白給的!你們得做好表率,管好手下小弟們不要害人!這可倒好,居然敢咬傷太守?你們是不是覺得人好欺負啊?告訴你們聽好了,誰幹的待會給我留下,沒事的趕緊滾蛋!要找不到咬傷太守那條蛇,我就唸動十天大咒,將你們闔族絞殺殆盡,一個不留!”

話音一落,所有蛇彷彿竊竊私語一番,隨後逐漸散去,惟獨留下一條小蛇,土黃色的其貌不揚,軟趴在地上好像一根筷子。

鄧甲令人抬來太守,挽起褲腳露出傷口。而後厲聲斥責那條小蛇。那蛇乖乖地蠕動,背後有膏樣的東西流出,漸漸逼近傷口,小蛇張嘴咬住傷口,使勁吮吸。太守覺得腦中清清涼涼的,好像一根針從腦袋裏走了出來。頃刻覺得神清氣爽,好像重見天日一般。低頭再看傷口,已經痊癒,小蛇皮裂化成水,殘留一節脊骨而已。

從那以後,鄧甲以禁蛇之術蜚聲海內。

揚州畢生,也喜歡豢養蛇類,在家中宅院養了幾千條蛇,日日陪伴樂此不疲。後來,畢生死後,他的兒子想把大宅賣掉,可就是這滿園幾千條蛇沒辦法清理,極爲苦惱。聽到鄧甲的名聲,立刻派人花重金請來。鄧甲一笑置之,只是交給下人一道符,就毫不客氣地把金銀收下:“你回去吧,這小事一樁我就不用去了,把這個符扔到蛇堆裏就行了。”

下人半信半疑,但也不敢違拗這位大爺,拿着符就回來了。果不其然,一符令下,幾千條蛇立刻飛躍城垣,到荒郊野外落腳。畢生的兒子也就順利地敗了家。

後來,鄧甲來到江西浮樑縣,當地一處茶園出了事故,蛇毒污染了茶葉,致使很多人喝茶之後被毒死。鄧甲再次慨然受命,設壇作法,喚來當地蛇王。那蛇王身長一丈有餘,渾身如錦緞般五彩斑斕,身後還跟着五條稍小一點的大蛇做護衛。蛇王似乎有點不忿兒,昂首登上法壇,想要向鄧甲叫板,盤起蛇頭來,已經高過鄧甲的個頭,血盆大口蛇信吐出,圍觀羣衆驚駭不已。鄧甲微微一笑:“小樣兒,這樣就高過我了?”

鄧甲摘下帽子,頂在手杖之上,然後舉高手杖,帽子的高度又高過了蛇頭。

鄧甲笑道:“有本事腦袋再抬高點兒啊!得瑟!”

蛇王盡力抬高自己的腦袋,但始終難以超越帽子的高度,不禁狂躁起來,氣力逐漸不支,委頓於地,頃刻間化爲血水。其他幾條蛇護衛也隨之斃命。茶園蛇患遂平。

鄧甲遊歷四方,降服無數毒蛇,最後不得而終。有人說,他又返回茅山侍奉師父去了。

看來他是蛇的天敵剋星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