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人。他很节俭,衣服坏了、破了也不舍得扔,反而继续穿。他很勤劳,每天努力干活。按说,他这么好的皇帝,大家应该经常夸奖他才对,但为什么对他评价不高呢?

只能说,道光实在是天资有限。用通俗点的话说,脑子不好使。如果你的方向就错了,你使劲跑又有什么用呢?道光很节省,真的很节省。他衣服破了,不舍得穿新的,要在旧衣服上打补丁。但是他补丁的成本是白银1千两。那时候几十两白银就能够一家三口活一年了。他的补丁就要1千两。这背后的原因是,内务府的人拿道光当冤大头。

从这件小事之中,就可以看出,把日子过得苦哈哈的是没什么卵用的。最关键是要把那群坑他的人给弄死。但道光并没有这样去做。反正他节俭了一辈子,晚上饿了,想喝羊汤,人家告诉他要几百两,他想了想,还是不要喝了。他让大臣进宫来办事,结果连饭都舍不得让大臣吃。因为道光自己吃要4个菜,大臣来了,就要加菜了。

道光省了一辈子的钱,都给内务府那群坑货给揣兜里了。其实道光应该是知道内务府坑自己的,但他愣是没有处理内务府。他最应该做的是壮士断腕,把那群蛀虫都杀掉。

道光做的糊涂事,不光是这一件。他在继承人上的选择也很糟糕。他的四儿子,就是以后的咸丰皇帝。六儿子奕訢是洋务运动的发起人恭亲王。老四年轻的时候,无论是文学,政事,还是打猎都比不过老六。既然这比不过,那就不比这个。老四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始走善良,孝顺路线。他和老六一起去打猎,老六的技术很好,打了很多猎物。

于是,老四干脆就不打了,他对父皇道光说,我实在是不忍心伤害那些小动物啊!老四表现的非常仁德,但老六也很能干。虽然老六比老四能干,但老四的母亲地位高,是皇后。而且老四比较中庸,做事保守。老六是一个有政治理想的人,做事比较偏激。保守的道光更加偏向中庸的老四。所以,道光在两个人中间犹豫了下后,最后选择了老四。

道光这个做法十分愚蠢,因为咸丰的仁德是装的,而老六的能力可不是装的。咸丰做了皇帝以后,花天酒地,每天找很多美女和他一起玩,结果没多长时间就死掉了。咸丰死掉以后,一个女人当了家,做了主。正是因为这个女人,清朝才会变得一团乱。这个女人就是大家经常骂的慈禧。

慈禧也是一个保守的,喜欢享受的人。国家虽然遭了那么大的难,但她不想着拯救国家,整天就知道享受。那些文人想要报国,想要救国,慈禧为了自己的利益,反而极力阻止。如果当时老六做了皇帝,想来就不会有那么多幺蛾子了。

道光在位的时候,一次鸦片战争没有打醒道光。道光虽然整天节俭,勤劳,但方法不对,没啥卵用。他又选择了没什么大志向的咸丰,咸丰混了几年,也没做出什么业绩,就领盒饭了。然后慈禧那个老太婆就出来作乱了。

老六,也就是以后的恭亲王,虽然是重要的权臣之一,但是并没有那么大的权力进行改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力一天天衰弱下去。后来慈禧猜忌他,他也慢慢被打压,被冷落了。

只能说,道光一个有关继承人的决定,导致了中国后来几十年的水深火热。你对道光这个人有什么看法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