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2019年全球饥饿指数》显示,印度的饥饿严重程度在117个国家中排名第102位,比2015年的排名又下降了9个名次,在金砖国家和南亚国家中排名最低。报告还称,6-23个月大的婴儿中,印度只有9.6%的婴儿获得了“基本充足的饮食”,儿童发育迟缓率高达37.9%。2018年印度出口大米总量达1137万吨,位居全球第1。粮食大量出口和民众吃不饱饭在印度达到了统一,不愧为神奇的国度。

2018年印度谷物类粮食产量约为2.84亿吨,不到中国每年6亿吨粮食产量的一半。不仅如此,中国每年还会进口1亿吨左右的粮食,而印度近两年虽然每年进口几百万吨的小麦,但是还会出口1000万吨以上的大米。这样算下来,中印两个人口总量接近的大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差距是非常大,印度民众大面积的营养不良甚至食物短缺就可以理解了。

印度之所以出现这种奇特的景象,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印度的收入分配并不合理,还有大量的印度人处于绝对贫困线之下,食不果腹。印度的农业巨头们要用粮食出口创汇,印度政府又没有采取切实的措施,保障印度民众的基本生活需要,自然会出现人吃不饱饭、粮食还要大规模对外出口的现象。

二是印度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比较高,印度独立之后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都是粮食纯进口国,也让印度对国际粮食市场形成了依赖,现在印度虽然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但是印度政府却没有大规模储备粮食的习惯。目前印度的粮食储备只有4000万吨左右,不过是印度年粮食消耗量的1/7,遇到大灾荒印度只能向国际市场求购。可以说,印度大量对外出口粮食,是以降低印度粮食安全保障标准为前提实现的。

三是印度的饮食标准比较低,结构比较特殊。有相当一批印度人因为宗教信仰的原因不食用肉类、不饮酒,当然还有一大批印度人吃不起肉、喝不起酒,印度家禽和家畜的饲养量和酿酒用粮食的消耗量会比中国会小很多,这也节省了大量谷物类粮食。

四是印度经济结构还比较初级,需要大量出口粮食赚取外汇,随着印度制造业和服务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印度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导致印度国内粮食生产成本的上升,出口粮食就不太合算了。

应该说,与中国相比,印度粮食自给甚至略有结余只是低水平上的平衡。印度的耕地面积比中国多40%,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比中国多60%,谷物类粮食产量却只有中国的一半,粮食生产能力的差距可见一斑。随着印度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肉制品、奶制品需求量的增加,印度很快还会出现比较大的缺口。

在上世纪90年代西方媒体热炒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实践证明中国人能够养活自己,只是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农业的劳动生产率需要进一步提高而已。现在看来,人口逼近14亿的印度由谁来养活才是国际社会应该关心的大问题。印度一直希望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但是如果把饭碗都交给外国人打理,印度人只能给美国人打打下手,永远无法成为成为国际社会一支有影响力的独立力量。

感谢阅读,欢迎点评和持续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