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汉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对西汉时期的重要都会地位进行了明确记载,将西汉至新莽时期的五大重要城市称为“五都”(长安除外),这五大城市是: 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东汉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对西汉时期的重要都会地位进行了明确记载,将西汉至新莽时期的五大重要城市称为“五都”(长安除外),这五大城市是: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东汉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对西汉时期的重要都会地位进行了明确记载,将西汉至新莽时期的五大重要城市称为“五都”(长安除外),这五大城市是: 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五都”:西汉新莽的一线城市

1959年9月24日,南方考察结束的毛主席来到位于华北平原中部的邯郸。跟工人攀谈过程中,主席特意说起历史上的邯郸: 邯郸是赵国的都城,是 五大古都之一,那时候有 邯郸、洛阳……那时候没有 上海、天津等大城市。

说起古都,我们首先想起的是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这些做过王朝都城的地方。毛主席熟读《二十四史》等历史著作,自然对古代城市发展状况十分熟悉,他这里说的包括邯郸在内的“五大古都”出自何处呢?

古时,小城市为邑,大城市称都。都指最早是有宗庙的大邑,如《左传》中有记载:“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同时,也引申为今天所说的大都市。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说:“传之其人,通邑大都。”意思是,将我的著作传给后人,并让其传播到那些大大小小的城市。

战国到秦汉时期,铁器时代到来,商品经济发展空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发展高潮。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保障,统一的疆域内,商品自由流通,有利于促进市场中心和商业都会的形成,全国范围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城市。如《史记·货殖列传》所说: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弥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到了西汉武帝时期,经文景之治积淀,经济发展平稳,帝国疆域空前,城市星罗棋布。作为史官的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对战国以来到西汉初期,重要的城市和经济中心进行了盘点,将燕、邯郸、临淄、陶、睢阳、吴、寿春、番禺、宛九个城市称为“都会”。经过数十年发展,到西汉中后期,城市的地位格局更加清晰。

东汉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对西汉时期的重要都会地位进行了明确记载,将西汉至新莽时期的五大重要城市称为“五都”(长安除外),这五大城市是: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莽乃下诏曰:‘夫《周礼》有赊贷, 《乐语》有五均,传记各有斡焉。今开赊贷, 张五均, 设诸斡者, 所以齐众庶, 抑并兼也。’遂于 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 更名 长安东西市令及 洛阳、 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东市称京, 西市称畿, 洛阳称中, 余四都各用东西南北为称,皆置交易丞五人, 钱府丞一人。

这就是主席口中“五大古都”的出处。

这段话的意思是,朝廷将长安东市改为京市、西市改称畿市;将“五都”所设的市称为中市和东、西、南、北市,即洛阳中市、临淄东市、成都西市、宛南市、邯郸北市,并设立专门管理工商业的“交易丞”和管理金融机构的“司市钱府”。用今天的话理解,就是商务部、工商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经济部门在五个大城市设置了分支机构。

显然,这里的五都,并非五个副首都,也不是陪都,而是强调城市的经济地位。记载中设立“五市”的年代背景为公元9年,新莽时期,距今2010年整。

根据上下文推测,“五都”应该在西汉时期就已确立,而城市的积累和建设,从先秦就开始了。长安加上五都——洛阳、邯郸、临淄、成都、宛,这就是两千多年前,西汉到新莽时期的“一线城市”。

宋代的《太平御览》这样说道: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则天下之货毕陈矣。意思是,只要去了五大都市,就可以买到全天下的货物了。这种情形,就像今天,世界各地琳琅满目的各种新款商品,往往最先聚集于北上广深一样。

五大城市中,南阳是唯一没做过诸侯国或王朝都城的地方。但是,一个郡级(约等于今地级)的宛,也就是南阳,为何能从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与其他都市并列为“五都”呢?四通八达

宛,也就是今南阳——它地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西连秦地,东接吴楚,周围的山不高不低,唐白河的水不缓不急,烘托孕育出中间安详而平稳的南阳盆地。

司马迁在《史记》这样描述南阳的前世: 颍川、南阳,夏人之居也。夏人政尚忠朴,犹有先王之遗风。颍川敦愿。秦末世,迁不轨之民于南阳。 南阳西通武关、郧关,东南受汉、江、淮。 宛亦一都会也。俗杂好事,业多贾。其任侠,交通颍川,故至今谓之“夏人”。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 年),南阳郡设立,宛县为治所,汉代继续沿袭。相比洛阳、邯郸、临淄等都城级别的城市,宛的级别较低,最高只做过郡的治所,但在经济方面的影响力超越了行政级别,这有点像今日广州,非直辖市的省会,全国一线城市。

南阳画像石博物馆

南阳,居洛阳的正南方向,扼南北交通的十字路口,上天赐予的丰富矿产、湿润气候,河流冲积的肥沃土地,让这里成为一方宜居、宜军政、宜工商的宝地。

南阳,南水北调大桥

南阳,武侯祠

冶铁之都

跟邯郸一样,宛地,蕴藏丰富的铁矿,当地冶铁业的发展与前者不相上下。由于四通八达,宛也和邯郸一样,成为商贾聚集的大都。战国时期,宛属楚国,当时与邯郸、棠溪并称三大冶铁中心。《史记·货殖列传》提到了因冶铁而发家大的宛孔氏: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秦伐魏,迁孔氏南阳。大鼓铸,规陂池,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然其赢得过当,愈于纤啬,家致富数千金,故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

这段话特别指出,宛地的孔氏家族是当时富豪商人的标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富豪阶层效仿的对象。

发迹于南阳的光武帝刘秀

南阳地理的优越程度,随着时代巨变,也会发生变化。当国家政治中心不在长安和洛阳时,南阳的枢纽地位就不再那么明显。而随着现代交通网络的普及,郑州、武汉、长沙等中部城市就取代了当年的南阳。

今日南阳地位,虽不如当年那般显赫,但基础地理条件没有太大变化。未来,在越来越全面、均衡发展的中国,它一定还会扮演新的重要角色。南阳何以跻身“五都”?

西汉新莽时代的五大经济中心,即五都的洛阳、邯郸、临淄、成都、宛(南阳),有以下共同特征:

区位优越

《史记》说,”宛(南阳),“西通武关、郧关,东南受汉、江、淮。桓宽撰的《盐铁论》对西汉的重要城市交通位置进行了总结,其中提到了邯郸、临淄、宛、长安、洛阳等“富冠海内,皆天下名都……居五诸之冲,跨街衢之路也。”

商业发达

桓宽《盐铁论》称“宛、周、齐、鲁,商遍天下。”宛,也就是南阳的大商人孔氏也是因冶铁致富。成都,秦代开始,与内地沟通增多,一直为西南地区工商都会。《汉书·货殖传》提到了成都的卓氏家族、罗裒,宛的孔家族,临淄的刀间等,都是一方富豪。

文化昌盛

宛,地处秦、楚、中原之间,为楚文化重要发祥地,出土有全国数量最多的汉代画像石,是那个时代南阳文化的惊鸿一瞥。

南阳地理的优越程度,随着时代巨变,也会发生变化。当国家政治中心不在长安和洛阳时,南阳的枢纽地位就不再那么明显。而随着现代交通网络的普及,郑州、武汉、长沙等中部城市就取代了当年的南阳。

没有永恒的一线城市。

今日南阳地位,虽不如当年那般显赫,但基础地理条件没有太大变化。未来,在越来越全面、均衡发展的中国,它一定还会扮演新的重要角色。

今日南阳

俯瞰南阳新城区

毛主席曾说:邯郸是赵国的都城,是五大古都之一……邯郸是要复兴的……同为“五都”之一的南阳,也是如此。如今的那样人民,正在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座古老而富有活力的新南阳,已经呈现给世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