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平静时不明显,活动量增大时身体的耗氧量增大,需要心脏为全身快速泵血、供氧,使心脏的“工作压力”变大,但此时心肌本身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超压”工作的结果就造成了患者出现胸闷甚至胸痛、心绞痛的症状。尤其部分冠心病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气喘、易困倦的症状,这是由于血管堵塞导致的机体供血不足,使大脑供血、供氧不足,造成脑缺氧。

冠心病患者经常会有一个疑问:“吃药治疗了这么久,如何判断心脏、血管情况有没有好转?”

当然,心脏和血管内部的情况仅凭人们的肉眼是不可见的,想要知道它们的准确指标数据需要到医院进行专门的检查。但身体的这几个变化也可以提示你,你的身体在一天天变好。

胸闷消失了

冠心病患者非常常见的一个症状就是在活动后或情绪波动时出现胸闷甚至胸痛的症状。这是由于冠心病患者的血管有一定程度的堵塞,使心肌供血、供氧量不足。在平静时不明显,活动量增大时身体的耗氧量增大,需要心脏为全身快速泵血、供氧,使心脏的“工作压力”变大,但此时心肌本身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超压”工作的结果就造成了患者出现胸闷甚至胸痛、心绞痛的症状。

而胸闷消失代表着血管的堵塞得到了缓解或建立了有效的侧枝循环,心肌缺血的情况有所改善,让心脏能负荷更强的“工作压力”。

不再经常犯困、瞌睡

经常犯困、瞌睡、整天迷迷糊糊不能集中精力,是缺氧的表现之一。尤其部分冠心病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气喘、易困倦的症状,这是由于血管堵塞导致的机体供血不足,使大脑供血、供氧不足,造成脑缺氧。

当机体血管保持通畅,各器官均供血充足,大脑有了足够的供氧,自然就不会再经常犯困、瞌睡了。

头晕、乏力缓解了

头晕、乏力的根本原因其实还是缺血、缺氧,身体活动时耗氧量增加,需要心脏加快泵血来加速血液循环,增加全身的供氧量。若血管堵塞、心肌缺血,则难以达到机体需要的供氧量,脑供血、供氧不足会出现困乏、头晕的症状;身体肌肉供血、供氧不足就会出现乏力、疲劳的症状。当血管堵塞、心肌缺血的情况好转,机体能够得到充足的供血、供氧时,这些乏力、头晕的症状会迅速缓解并消失。

肚子变小了

腹部通常是脂肪沉积的首要部位,腹型肥胖,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急性心梗、猝死的发病率还会随着肥胖者腰围的上升而增加。

通过对41万余成人进行分析发现,腰围每增加9.5 cm,发生冠心病、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死于冠心病的风险分别增高29%、30%、32%。

如果您发现原本超重的体重降了、肚子变小了。排除糖尿病、甲亢等可能导致患者“变瘦”的疾病后,体重下降很可能是因为患者改善了饮食习惯,并主动增加了运动量,从而导致了患者的“瘦身”,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改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适当增加运动量有助于促进心脏和血管的恢复,增强心肺功能;这两项的“副作用”——变瘦,还能进一步降低心脏负荷。因此冠心病患者变瘦、肚子变小是非常好的现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