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平靜時不明顯,活動量增大時身體的耗氧量增大,需要心臟爲全身快速泵血、供氧,使心臟的“工作壓力”變大,但此時心肌本身處於缺血、缺氧的狀態,“超壓”工作的結果就造成了患者出現胸悶甚至胸痛、心絞痛的症狀。尤其部分冠心病患者,會出現明顯的氣喘、易睏倦的症狀,這是由於血管堵塞導致的機體供血不足,使大腦供血、供氧不足,造成腦缺氧。

冠心病患者經常會有一個疑問:“喫藥治療了這麼久,如何判斷心臟、血管情況有沒有好轉?”

當然,心臟和血管內部的情況僅憑人們的肉眼是不可見的,想要知道它們的準確指標數據需要到醫院進行專門的檢查。但身體的這幾個變化也可以提示你,你的身體在一天天變好。

胸悶消失了

冠心病患者非常常見的一個症狀就是在活動後或情緒波動時出現胸悶甚至胸痛的症狀。這是由於冠心病患者的血管有一定程度的堵塞,使心肌供血、供氧量不足。在平靜時不明顯,活動量增大時身體的耗氧量增大,需要心臟爲全身快速泵血、供氧,使心臟的“工作壓力”變大,但此時心肌本身處於缺血、缺氧的狀態,“超壓”工作的結果就造成了患者出現胸悶甚至胸痛、心絞痛的症狀。

而胸悶消失代表着血管的堵塞得到了緩解或建立了有效的側枝循環,心肌缺血的情況有所改善,讓心臟能負荷更強的“工作壓力”。

不再經常犯困、瞌睡

經常犯困、瞌睡、整天迷迷糊糊不能集中精力,是缺氧的表現之一。尤其部分冠心病患者,會出現明顯的氣喘、易睏倦的症狀,這是由於血管堵塞導致的機體供血不足,使大腦供血、供氧不足,造成腦缺氧。

當機體血管保持通暢,各器官均供血充足,大腦有了足夠的供氧,自然就不會再經常犯困、瞌睡了。

頭暈、乏力緩解了

頭暈、乏力的根本原因其實還是缺血、缺氧,身體活動時耗氧量增加,需要心臟加快泵血來加速血液循環,增加全身的供氧量。若血管堵塞、心肌缺血,則難以達到機體需要的供氧量,腦供血、供氧不足會出現睏乏、頭暈的症狀;身體肌肉供血、供氧不足就會出現乏力、疲勞的症狀。當血管堵塞、心肌缺血的情況好轉,機體能夠得到充足的供血、供氧時,這些乏力、頭暈的症狀會迅速緩解並消失。

肚子變小了

腹部通常是脂肪沉積的首要部位,腹型肥胖,是冠心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而急性心梗、猝死的發病率還會隨着肥胖者腰圍的上升而增加。

通過對41萬餘成人進行分析發現,腰圍每增加9.5 cm,發生冠心病、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死於冠心病的風險分別增高29%、30%、32%。

如果您發現原本超重的體重降了、肚子變小了。排除糖尿病、甲亢等可能導致患者“變瘦”的疾病後,體重下降很可能是因爲患者改善了飲食習慣,並主動增加了運動量,從而導致了患者的“瘦身”,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

改善飲食習慣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適當增加運動量有助於促進心臟和血管的恢復,增強心肺功能;這兩項的“副作用”——變瘦,還能進一步降低心臟負荷。因此冠心病患者變瘦、肚子變小是非常好的現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