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心梗的患者中,一部分人並不表現出明顯的胸痛症狀,或者出現其他系統的症狀,這就是我們說的無痛性心肌梗死,也稱不典型心肌梗死。心肌梗死之所以會發生胸痛,主要機制是:冠脈是單獨給我們的心臟供血供氧的血管,心梗患者的冠脈中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在一定誘因下破裂了,血液中的血小板就會發生聚集形成動脈血栓,就好比我們的皮膚破了口子,過一會兒會出現的血痂類似。

原標題:無胸痛不心梗?超50%心梗致死者都沒出現這種症狀!

說到心梗、心肌缺血很多人人都會想到心前區不適、胸痛的症狀,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案例,患者從發病到心梗做了支架都沒有發生胸痛,難道不是無胸痛不心梗嗎?胸痛作爲心梗的第一警報爲何失靈了?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種“無聲”的心梗。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爲什麼會出現胸痛?

心肌梗死在早期最突出的臨牀表現就是胸痛。心肌梗死之所以會發生胸痛,主要機制是:冠脈是單獨給我們的心臟供血供氧的血管,心梗患者的冠脈中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在一定誘因下破裂了,血液中的血小板就會發生聚集形成動脈血栓,就好比我們的皮膚破了口子,過一會兒會出現的血痂類似。如果血栓把冠脈完全堵死了,那麼血流就不能夠向心肌供血和供氧。心肌細胞對缺血和缺氧非常敏感,當它感知到缺血和缺氧後,會通過心臟自身的神經系統“報警”,引發臨牀症狀,而這一症狀就是胸痛。

爲什麼我沒有出現過胸痛呢?

在心梗的患者中,一部分人並不表現出明顯的胸痛症狀,或者出現其他系統的症狀,這就是我們說的無痛性心肌梗死,也稱不典型心肌梗死。

根據相關的臨牀數據表明,不典型心肌梗死的發病率是心肌梗死總髮病率的30%左右,隨着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增高。而國外有數據表明,年齡在65歲以上的人羣中,約有半數左右的人屬於無痛性心肌梗死。[1]

究其原因,尚存在爭議目前有兩個主流觀點:1、老年人或部分糖尿病患者出現神經系統病變時,對於疼痛的感知會減少;2、心肌缺血、缺氧時間過長,代償性側支循環形成,會產生新的血管正好避開這一塊心肌,也不會感到胸痛。[2]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沒有胸痛症狀是好是壞?

不要以爲沒有出現胸痛就是好事情。研究表明,無痛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死亡率居然超過了50%![1所以對於這類患者的早期確診非常必要。

由於胸痛這種症狀無論在生活還是臨牀中都是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而且還是早期能夠識別的症狀,所以如果不表現出胸痛,無疑給早期診斷甚至確診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如果是發病之前,沒有胸痛可能會造成發現不及時甚至誤診,而如果是支架術後也沒有出現胸痛,如果再發心梗,也會造成診斷延誤。

沒有胸痛的患者如何預防心梗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心梗絕大多數情況都不是一天兩天就造成的,而是經過了長時間的積累導致了急性的後果。

在生活中我們就應該多關注自己的身體變化,以下分爲兩類人羣給出建議:

一、不知道或者沒有做過心血管檢查的人羣

如果你的家人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病史,或者你已經步入中老年,建議定期做心血管的體檢,做到防範於未然。

二、已經有基礎心血管疾病的人羣

在定期做體檢的基礎上,還要隨時觀察自己有無以下症狀:

1. 無心絞痛者突然出現長時間心絞痛

2. 發生心律失常

3. 神經功能出現障礙

4. 出現牙痛、下頜酸、頸肩痛、左上肢疼痛

5. 出現發熱等全身症狀

6. 出現上腹疼痛、噁心、嘔吐、腹脹等胃腸道症狀

7. 出現低血壓及休克,心率增快,尿量減少

8. 出現心力衰竭症狀,如呼吸困難、胸悶、咳嗽、煩躁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