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的首要目標,是要讓大人和孩子都能在生活和他們的關係中體驗到更多的歡樂、和諧、合作、分擔責任、相互尊重和愛。我們往往表現得好像我們忘記了愛和歡樂是生活和與孩子相處的全部目的,並且發現我們依據恐懼、對孩子的評判、期望、指責、失望和憤怒來行事。然後,我們還奇怪爲什麼會覺得生活如此痛苦。

一、三個提醒

下面三個提醒,向我們表明了在我們和孩子的關係中如何避免偏離能體驗到愛、歡樂和滿足的軌道。

1,我們做什麼永遠不如怎麼做更重要

我們行爲背後的感覺和態度會決定我們怎麼去做。言語背後的感覺通常能最明顯地從我們說話的語氣中表現出來。

有一天,我旅途歸來,家裏迎接我的是廚房水池裏滿滿的髒碗碟。我感到非常失望、非常生氣,就開始了斥責和批評:“我們早就說好了的,各人把自己的碗碟放進洗碗機裏。怎麼我一不在,就沒人遵守了?”

我想找出那個該受責備的人,但每個人都聲稱:“不是我乾的。”

我帶着一種負面情緒說,“好,我們必須開個家庭會議,決定這事兒該怎麼辦。”

你能想象出來,如果我們以我這種責備和批評的態度開家庭會議能有什麼結果嗎?我們不會找到那種在愛和尊重的氣氛中才能找到的有效解決方案。我的攻擊態度只能引起大家的防衛和反擊,而不可能是和諧。

我認識到了自己的所作所爲,並且立即改變了方向。

我對全家人說,“我們出去喫披薩吧。然後我們來開個家庭會議,找到解決辦法,而不是要責備誰。”

在這種感覺中,我們開了一次很成功的家庭會議。我們大笑着說,一定有個幽靈把那些髒碗碟放進水池裏去的。當我們不再責備,並且專注於問題的解決辦法的時候,馬克和瑪麗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方案。他們提議每人每週擔任兩天“廚官”,收拾幽靈的那些髒碗碟。你也許猜到了,在這次每個人都承擔起解決問題的責任的友善討論之後,水池裏很少再有髒碗碟了。

2,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

我在本書中從頭到尾都在討論幫助孩子把錯誤當成學習機會的重要性。如果大人們不能把這個原則運用於自身,就會立即偏離愛、歡樂和積極的結果。

大多數大人的用意確實是好的,他們只是想教導孩子更加尊重別人。問題是,當我們反擊孩子的行動時,我們自己卻用不尊重孩子的行爲(我們的不良行爲)想教給孩子尊重別人。在反擊孩子的行動過程中,我們一心要通過責備、羞辱和痛苦讓孩子爲其行爲“付出代價”。我們沒有考慮這對孩子的長期影響。如果我們考慮了,我們就不會反擊了。

幸運的是,這可以只是一個開始,而不是結局。我們發現,不論我們曾經有多少次反擊孩子的行爲,多少次忘記運用正面管教的原則,我們總是能回到這些原則上來,並清除我們在反擊孩子的行動時造成的混亂。確實,事實一而再、再而三地證明,錯誤是我們學習的大好時機。

3,有時候,我們必須反覆學習同一件事情

有多少父母曾經說過,“你還要我再說多少遍?”

這些父母如果不理解其答案很可能是“一遍一遍又一遍”,他們就會造成自己的失望和沮喪。我一直相信,孩子們直到有了自己的孩子並且要教給他們的孩子同樣的事情時,纔會真正理解我們要教給他們的事情。

每當我們或我們的孩子不能一勞永逸地學會某些事情時,就感到自己無能或感到沮喪。通往愛與歡樂的道路,不僅包括要承認我們會犯錯誤,而且要承認我們會有一遍又一遍的學習機會。這是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尋找積極的方面

羅莉被學校停課了,因爲在她的櫃子裏發現了香菸。她對爸爸說,“我不知道香菸是怎麼來的!我正要把它放進兜裏拿去交給校長,一個老師路過看見了,就把我帶到辦公室去了。”

爸爸很難相信蘿莉不知道煙是怎麼到她的櫃子裏的,因爲櫃子用的是密碼鎖。他也很難相信她把煙揣到兜裏是爲了交給校長。他對羅莉對他撒謊感到非常痛心,因爲他們家人之間一直是那麼的親密和相愛。他還擔心羅莉會因此陷入抽菸、喝酒、吸毒而毀了她的一生。

爸爸真想責罵並懲罰她一頓,讓她知道爸爸是多麼失望。但是他忍住了,決定要尋找這件事情的積極方面。如果你願意尋找積極方面,那就一定不難找到。當他走進了羅莉的內心世界時,他理解到,孩子也許正在冥思苦想如何既堅持家裏的價值觀,又不脫離朋友的圈子。他還認識到,羅莉對他撒謊的唯一原因可能是因爲她那麼愛爸爸,不想讓爸爸失望。

有了這種理解,爸爸去找羅莉談。他沒有責罵和懲罰,而是和善的說,“羅莉,我敢肯定真的很難想出辦法既堅持你的信念,又不被朋友們說你掃大家的興。”

羅莉如釋重負地說,“是呀,真是這樣。”

爸爸接着說,“而且我敢肯定,如果你對我們撒謊,那是因爲你非常愛我們,不願意讓我們失望。”

羅莉眼裏充滿了淚水,只能以點頭表示同意。

爸爸又說,羅莉,你要是做了會傷害自己的事情,我們會感到跟失望。可你要是不知道你任何時候都可以告訴我們任何事,那就說明爸爸媽媽做得不夠好,沒有讓你知道我們是多麼愛你。

羅莉抱住了父親,父女倆緊緊擁抱在一起。

他們始終沒有直接討論抽菸和撒謊的問題。一年多過去了,羅莉一直很高興地將自己每一次拒絕與她的價值觀相悖的誘惑時的情況告訴父母。她還對自己影響了一些朋友堅守自己的價值觀而感到自豪。

三、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

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能很好的幫助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當你感到你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有障礙,造成了孩子對你的敵意和不滿時,就要用這些步驟。在用過這些步驟之後,你和孩子就都會感到被理解了。

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成績。孩子們往往將此理解爲父母更看重他們的成績,而不在乎他們本身。當孩子懷疑你的建議到底是爲誰好時,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應該對你有幫助:

1,表達你對孩子感受的理解:在你看來我想要你得到更好的分數,是爲了我還是爲了你?

2,表達同情,而不是寬恕:我能理解爲什麼你似乎不能爲了我而把事情做得更好。當我父母想要我做得更好時,我也覺得似乎我是爲他們和他們的期望而活的。

3,和孩子分享你的真實感受:我的確是希望你考得更好,因爲我覺得這對你有好處。我知道這在現在看來似乎沒什麼意義,但良好的教育會在將來爲你打開很多大門,給你提供更多的機會。

4,讓孩子專注於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怎樣才能找出一個辦法,使你把努力進步看成對你自己有益的事,而不是因爲受到了我的批評?”

營造一種合作的氣氛對於教給孩子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技能,這是社會責任感的根本,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孩子們有了很好的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將極大地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和人生環境。把這些能力教給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你和孩子相處時以你自己的行動爲他們作出表率。榜樣是最好的老師。

四、承擔起你自己的全部責任

大人的責任感又怎樣呢?自責和內疚都無濟於事。清醒地意識到我們可能會犯的錯誤,以便我們能知道該怎麼去糾正並造成我們想要的結果,這纔是有益的。

如果大人們能爲自己造成而又抱怨的孩子們的所有行爲承擔起全部責任,那會怎麼樣呢?如果父母和老師們意識到他們自己的不良行爲,以及孩子們的不良行爲,事情又會有什麼不同呢?在沒有指責或羞辱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之後,專注於問題的解決方法就容易多了。

無論何時,只要大人們陷入與孩子的權力之爭或報復循環、沒有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不花時間訓練孩子、忘掉了和善而堅定、說話語氣不尊重孩子或者使用任何其他方式的懲罰,他們就有可能引起孩子們的失望行爲。

本章思維導圖:

領讀君說:

孩子成長爲一個有能力的人所必需的“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1,對個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對自己在重要關係中的價值的感知力——“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確實需要我。

3,對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和影響的感知力——“我能夠影響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內省能力強:有能力理解個人的情緒,並能利用這種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人際溝通能力強:善於與他人合作,並在溝通、協作、協商、分享、共情和傾聽的基礎上建立友誼。

6,整體把握能力強:以有責任感、適應力、靈活性和正直的態度來對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限制以及行爲後果。

7,判斷能力強:運用智慧,根據適宜的價值觀來評估局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