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把“绿色制造、智能制造、融合制造、服务制造”贯穿五金制造业转型升级全过程,我市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从点向面延伸,全面推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装备在行业中的应用,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样板,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工程,我市加速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新模式新业态,14个智能工厂(车间)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三锋智能工厂、求精热处理智能工厂、千禧龙纤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智能工厂技改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即将开展验收。

9日,在城西新区的求精热处理厂,一辆全自动小车载着两筐汽车铆钉缓缓驶入智能化多用炉生产线。“整条线只需1名操控人员。”企业负责人夏明道说,开展智能化改造后,生产效率提升了20%,同时也避免了生产线上人员扎堆的风险,将疫情对企业的影响降到可控范围。

目前,求精热处理厂返岗员工只有97名,其中一线员工仅有三分之一,不过在智能化生产的支持下,该公司的产能已经恢复至100%。

求精热处理厂是我市近年来推动企业智能制造的一个缩影。通过把“绿色制造、智能制造、融合制造、服务制造”贯穿五金制造业转型升级全过程,我市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从点向面延伸,全面推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装备在行业中的应用,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样板,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工程,我市加速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新模式新业态,14个智能工厂(车间)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三锋智能工厂、求精热处理智能工厂、千禧龙纤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智能工厂技改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即将开展验收。合达铝业公司已经完成数字化改造,通过APP可以实现设备运维、生产监控、质量管理;强广剑公司生产线数据采集系统初步完成,平台化服务功能上线运行;鸿运实业公司平锻生产线智能化技改工程接近尾声。

同时,我市出台了分行业推进智能化技术改造咨询诊断工作方案,统筹省专家指导组和服务商力量,加快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新增省智能化改造项目86个,计划投资22.3亿元。我市还积极引入智能制造专家服务组,落实与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和驻永专家指导组成员单位的长效对接机制,促成企业与专家指导组深入对接,培育了新迪智造、两化腾、司贝宁、优傲等本地智能制造服务机构,引进了优海、维拓、软体机器人等优秀工程服务机构。

截至目前,我市推进智能车间改造升级的14家企业复工率已达到100%。在当前疫情之下,智能制造模式有效缓解了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人员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优势凸显。

来源:综合永康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