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要學習人際關係,他們必須學習瞭解別人,瞭解別人的內心世界及願望,因爲他們是社會的一員,與人交往是不可避免的。

                                                                                                       ——卡爾 . 威特

      有一項針對200位家長所做的有關“幸福感”的調查顯示,有一多半家長都認爲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比學習成績更重要。一位家長風趣地調侃道:“現在國家都講究要增強軟實力了,人際交往能力就是‘軟實力’。孩子以後如果eq不提高,iq再高也沒用。”

      (1)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如今,城市中的獨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特別是一些個性比較膽小、不愛交往,或對集體活動興趣不濃的孩子,他們的人緣往往不會那麼好。對此,家長更應該採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鼓勵孩子積極參與集體活動,讓孩子融入集體,幫助孩子改善和周圍夥伴的人際關係。

      比如給孩子提供必要的玩具、遊戲材料、遊戲環境,讓孩子與親朋鄰里間的孩子通過遊戲交往,鼓勵他們參與社會及學校、班級組織的各種類型的活動。家長還可以利用節假日帶孩子游園、郊遊踏青、參觀遊覽、走親訪友,有意識地給孩子創造與集體頻繁接觸的機會,增進孩子對集體活動的認識與瞭解,提高孩子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

      (2)幫助羞怯的孩子克服交往恐懼心理

      羞怯內向的孩子,總擔心別人瞧不起自己而不去交朋友。這時,家長就應該鼓勵孩子先與親朋好友或比較熟悉的孩子一起玩,克服交往的恐懼心理,然後再鼓勵孩子在同學中交朋友,使孩子不斷擴大交友範圍。也可以鼓勵孩子與鄰居小朋友玩,玩多了,互相熟悉了,就容易和對方成爲好朋友,而且上學的時候可以結伴而行,方便交流想法。這樣孩子之間的交往就會越來越頻繁、熱情,孩子就會變得更活潑。

      (3)鼓勵孩子交異性朋友

      有些父母對孩子交異性朋友比較敏感,而且限制、阻攔孩子與異性交往,其實這沒有多大必要。父母更應該想辦法引導孩子與異性正確交往,特別是那些活潑開朗的異性,對孩子形成活潑的性格有重要的影響。實踐證明,與異性交往多的孩子會更自信、大方,在今後的婚姻問題上也顯得更主動、更有能力、更容易找到如意的另一半,人生也更幸福。

      (4)讓孩子邀請朋友來家裏做客  

      有一對夫婦,很懂 孩子的心理,他們會經常鼓勵孩子邀請朋友來家裏做客,也鼓勵孩子到小朋友家裏做客。每次家裏來了小朋友,他們都把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拿出水果和點心,讓孩子們一起玩,一起學習,一起說話聊天、分享小祕密,心情好,學習更不在話下了。

      總之,家長對孩子交朋友要採取鼓勵的態度,對性格內向的孩子交朋友更應該採用“鼓勵+幫助”的措施。有時,一個好朋友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成就孩子的一生,在與朋友的交往中,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協作能力、交往能力,有利於孩子形成寬容、友愛的性格,孩子會在交往中獲得很多快樂,變得更加活潑開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