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希望的說出來,把注意力投注到你希望發生的事情上。

                                                                                                             ——博恩 . 崔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父母在外打拼,難免會有些不良情緒。如果家長經常把自己的不良情緒不加節制地在孩子面前宣泄出來,那麼孩子也會變得消極易怒,將來也會用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與孩子相處,家長要努力表現得樂觀、自信,每天都給孩子一些正能量。正能量不只是在挫折、困難面前才能體現出來,更多的是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1)每天堅持給孩子一個好消息

      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每天一個好消息,不管這個消息大小,心情就會不一樣。如果你對孩子說:“寶貝,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昨晚上下雪了,你看,我們今天可以堆雪人了。”孩子一定會歡呼着回應你。即便是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如果你用“嘿,寶貝,我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來表達,效果也會不一樣。比如,你對孩子說:“寶貝,告訴你一個好消息,超喜歡唱歌的風又偷偷跑出來了,你聽,它唱得多賣力啊,讓我們來爲鼓鼓掌吧。”

      有人擔心,生活中能找到那麼多好消息嗎?能!正如羅丹所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從來不缺少好消息,只要你善於發現。天晴是好消息,因爲陽光明媚;下雨是好消息,因爲可以撐傘散步;柳樹發芽是好消息,花開是好消息,月圓月缺也都是好消息.....一切都是好消息,都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恩賜,而這種恩賜理應有一份是屬於孩子的。

      (2)用積極的語言表達

      表達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積極的,另一種是消極的,家長要經常用陽光的、積極的語言來表達。例如,早上起牀的時候,爸爸媽媽們把“趕緊起牀,要遲到了”改成“寶貝,又是陽光明媚的一天,你聽到小鳥嘰嘰喳喳的叫聲了嗎?它們開始唱着歌出門尋找食物了”。送孩子到學校門口,不要說“寶貝,到學校要乖,要聽老師的話”,而是說“寶貝,媽媽祝你開心愉快地度過這一天,放學回家,媽媽等着你分享在學校裏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3)不要抱怨 

      “你還有什麼不滿意?要什麼有什麼,就差沒上天給你摘月亮了!”“我一天到晚都快累死了,我圖什麼,還不都是爲了你!”孩子從父母的這種語氣裏,只能感覺到父母的抱怨、痛苦,孩子會覺得,父母因爲有了自己而失去了許多,得到的卻是不幸福。接孩子回家的路上趕上下雨,有的家長會說:“真倒黴,剛洗的車,這雨下的真不是時候。”或者趕上堵車,有的家長會說:“哎,煩死了,這要等到什麼時候啊?回家還有一大堆事情呢!”這些家長說這些話也許是無意,可傳遞出來的卻是一種抱怨,一種內心的煩躁和抗拒。

      很多爸爸媽媽說孩子沒有耐心,脾氣急躁,殊不知,父母的言行直接影響着孩子。與其抱怨交通堵塞,還不如把這個時光好好利用,可以趁機會和孩子聊聊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