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曾經見到一個孩子寫作業沒寫好,媽媽整整花了1小時給他講道理,這樣,浪費的時間更多,時間顆粒就更粗。庭爸有話說:這種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是極其長效的做法。

時間管理有多重要?

有時間觀念和沒時間觀念的人,就可能是成功與失敗的差別。

場景一:眼看時間已經到了7點05分,萱萱還賴在小牀上,叫了好幾次都說再睡一會,再睡一會。最後給媽媽硬拽了起來。萱萱起牀後發現時間很緊,一迭連聲怪媽媽沒早點叫自己起牀,早餐沒喫就趕緊往學校跑,最後還是因爲太慢,導致上學遲到。

場景二:7歲的妍妍坐在自己的粉色小書桌前寫作業,只看她寫一會就站起來摸摸旁邊的大熊玩偶,再寫一會又對橡皮感興趣,眼睛直勾勾的看了半天。再看作業本上,語文要寫的字詞,也都沒寫幾個,時間已經過去半個鐘頭,照這樣的進度,恐怕又要寫到晚上十一點,妍妍媽媽不得不解下圍裙,坐在旁邊監督。忍着火黑着臉已經是隨時要爆發!

場景三:樂樂數學考砸了,媽媽搶過試卷一看,氣不打一處來,因爲試卷上前面寫得很好,但後面幾道大題卻是空白,一問孩子,原來是時間不夠,前面寫得太慢,後面的題都沒有時間來寫。這樣的問題已經出現多次了,媽媽一下子焦慮起來,該怎麼辦呢?

教會孩子時間管理,不拖拉有行動力成學霸,這4招家長值得學

很多時候,父母們都有這樣的疑惑,怎麼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如何讓他能把時間利用好,這已經成了很多家長很想解決的問題。

教會孩子時間管理,不拖拉有行動力成學霸,這4招家長值得學

爲什麼要培養時間管理能力

1、時間管理是人生必修課,同樣是24小時,別人可以成爲學霸,而自己的孩子卻往學渣之路上前進。成功,一定有方法。對時間的利用率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2、讓孩子變得自律,自律與時間息息相關,自律的孩子往往是遵守時間的孩子。不自律,也一定是從破壞時間安排上開始。

3、讓時間變得有序

這兩天,清華大學公佈的學霸作息表、計劃表上了熱搜,那些密密麻麻的學習,都安排得有條理又合理。一個學霸的養成,時間管理與利用是必修課,有序的時間安排之下,孩子成長到成才,就成了早晚會有的結果。

教會孩子時間管理,不拖拉有行動力成學霸,這4招家長值得學

教會孩子時間管理,不拖拉有行動力成學霸,這4招家長值得學

教會孩子時間管理,不拖拉有行動力成學霸,這4招家長值得學

什麼是時間管理能力

時間管理是指通過事先規劃和運用一定的技巧、方法與工具實現對時間的靈活以及有效運用,從而實現個人或組織的既定目標的過程。

這樣的定義,理解起來就是,時間管理,一是規劃,二是技巧、方法和工具,達到時間的良好運用。

時間管理的範圍太大,我們需要做落地和具體化,可以從這4個方面來入手。

1、從時間單位入手,把握好時間顆粒度;

2、從計劃上入手,做好計劃表規則;

3、從目標上入手,主次分明;

4、從行動上入手,形成“立刻、馬上行動”的習慣;

後面我們來具體的說一說。

怎麼從4個方面來打造時間管理能力

教會孩子時間管理,不拖拉有行動力成學霸,這4招家長值得學

一、從時間單位入手,把握好時間顆粒度

時間是有單位的,不論是年、月、日,再到時、分、秒,對時間的劃分,就是時間單位的體現。

同樣,時間管理上,我們需要打造自己的時間顆粒。

一件事情,如果需要一個小時完成,這件事的時間顆粒就是時;

一次電話,用時5分鐘,這件事的時間顆粒就是分;

時間顆粒更像是單位時間裏的產出,同時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從以上事例就能看出來。

很多父母對時間顆粒的認識,只要家裏有一個學齡孩子,就一定感同身受。

爲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寫同樣的作業,只需要30分鐘,而你,卻需要2個小時。時間,都跑哪裏去了?

教會孩子時間管理,不拖拉有行動力成學霸,這4招家長值得學

30分鐘的孩子,時間單位是分,他的時間遠比2小時孩子要細一個層級。2小時的孩子,他的時間效能上很低,效率是30分鐘孩子的25%,按這個比例去成長,能否跟上學習還是問題,更不要說和別的孩子爭優秀了。

家長能認識到這一點,但往往卻束手無策。用得最多的一招,就是批評講道理。

我曾經見到一個孩子寫作業沒寫好,媽媽整整花了1小時給他講道理,這樣,浪費的時間更多,時間顆粒就更粗。

最好的做法,從這幾個方面來進行:

1、父母以自己爲榜樣,帶着孩子改變時間觀念。

很多不遵守時間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不遵守時間的家長。

家長對時間沒有觀念,怎麼可能要求孩子也有時間觀念。就算是對孩子嚴格要求,這種嚴於律娃,寬於待已的做法,就註定了沒有效果。

雙標式的時間觀念,讓孩子學到的,永遠是父母自己的做法,而不是口上的說法。

所以,要孩子不拖延,先從自己做起。

從“你來做”,變成“跟我做”,榜樣的力量就出來了。

教會孩子時間管理,不拖拉有行動力成學霸,這4招家長值得學

2、將要完成的事情,告知具體的時間。

把時間顆粒化,做一件事情,加上時間並且與孩子確認。

寫完語文作業,30分鐘能完成嗎?孩子回答,能完成!好,送上鼓勵。

回家的路上,要花多少時間?跟孩子一起計一下時,感受一下時間流逝的感覺。

事情配合時間,形成孩子的思維慣性,就會影響他對時間的認識與感受。

3、與孩子協商,並形成計劃表。

制定要完成的計劃,不可或缺的一項就是與孩子協商。

因爲,他是行動者,你是制定者,我們如果一廂情願的制定計劃,最後卻沒考慮孩子情況和現實,就一定會落空,會被現實打臉。

協商不是這樣:“寶貝,媽媽制定了這個計劃,一定要這麼做,你沒意見明天就開始。”

這種不叫協商,這是命令和強制。

協商應該是這樣:“寶貝,媽媽做了個計劃,我們來商量一下,說說你的看法,有哪些需要修改嗎?”

凡是有孩子參與,共同制定的計劃,天然就比沒參與的計劃更有生命力,因爲裏面有孩子的需求和想法。

“我定你做”,變成“共同制定”,效果又會不一樣。

教會孩子時間管理,不拖拉有行動力成學霸,這4招家長值得學

二、從計劃上入手,做好計劃表規則

做計劃,很多家長都做過,得到的結果往往就是計劃難執行,執行難持久,久而久之成爲空談。

這是因爲,很多家長陷入了計劃的誤區。

誤區之一:計劃不是作息表,我看過很多家長的計劃表,看得出來媽媽非常用心,計劃看上去也很周詳,唯一的問題是,安排的時間太過緊湊。

有的家長說了,你上面說我們要注意時間顆粒度,要把時間觀念做到分的層級,現在又說太緊湊了,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沒錯,計劃表應該準確到分,但我們常犯的毛病是,所有事情不論輕重緩急,一率都是緊湊的時間安排。

教會孩子時間管理,不拖拉有行動力成學霸,這4招家長值得學

教會孩子時間管理,不拖拉有行動力成學霸,這4招家長值得學

這樣的時間安排,太過理想化,也沒考慮意外情況。同時,往往高估孩子能力,低估問題難度,總覺得寫個數學作業,30分鐘就夠了,誰知道這次老師給的作業難度大量又多,結果孩子奮鬥60分鐘還沒完成。

誤區之二,目標太多太雜。計劃表上,各種目標都有,哪一個是應該先做,哪個後做,都沒有很好體現出來。所以,我們要有目標的主次分類。

那麼,計劃表太緊湊,我們又不是神仙,無法預知完成的情況,又該如何來建立計劃呢?

實際上,我們可以變計劃導向,爲目標導向。

三、從目標上入手,主次分明

我們先來看個真實的故事。

在美國,伯利恆鋼鐵公司總裁舒瓦普曾會見效率專家艾維,艾維說能幫舒瓦普把他的鋼鐵公司管理得更好。

舒瓦普承認公司不盡如人意,可是他說自己需要的不是更多知識,而是更多行動:“應該做什麼,我們自己是清楚的。如果艾維你能告訴我們如何更好執行計劃,我聽你的,在合理範圍內價錢由你定。”

艾維遞來一張白紙,請舒瓦普在這張紙上寫下明天要做的6件重要的事:“現在用數字標明每件事對於你和公司的重要性的次序。”

艾維接着說:“現在把紙放進口袋,明天早上拿出來,作第一項事。不要看其他的,只看第一項,着手辦第一件事,直至完成爲止;然後用同樣方法對待第二項、第三項……直到你下班爲止。如果你只做完第一件事,無所謂,因爲你是在做最重要的事情,一切都值得!”

艾維說:“每一天都要這樣做。你對該方法的價值深信不疑後,叫公司的人也這樣幹。如能帶來價值,請給我寄來支票,值多少就給我多少。”

幾個星期後,舒瓦普寄去一張2.5萬元支票和一封信,信上說從錢的觀點看,那是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一課。

我們在上面已經發現,如果以作息表一般的做法,羅列各類目標要求孩子完成,往往難以實現目標。

教會孩子時間管理,不拖拉有行動力成學霸,這4招家長值得學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有一個習慣,叫做要事第一。那麼最好的做法,就是對目標進行排序,可以從兩個維度上來考慮:一是緊急程度;二是重要程度。

由此,會形成四種類型的目標:

1、重要又緊急的事情,比如對於學生來說,每天的作業就屬於重要又緊急的事情。

2、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比如下週二要英語考試,考試前的複習很重要,但還有時間來安排。

3、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孩子上學忘了帶語文課本,不重要但卻一定要趕緊送過去。

4、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除以上三項以外的,都可以歸類到這裏。

安排目標的順序一定是:重要又緊急的事情>緊急不重要的事情>不緊急重要的事情>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

把這些目標做好歸類,之後安排孩子每天要完成的目標。

目標一定要是可視化的,比如寫在紙上,貼在牆上,寫在作業簿裏。

目標不可過多,最多不要超過6個,日常生活中,我們安排的也儘量別太多。

完成目標的過程,就按照這個順序來進行。不要打亂,如此,這種有計劃又自律的狀態會讓孩子更好的找到感覺。

比如一天下來,孩子要做這些事情:

拿上畫畫本去上交,做學校黑板報,寫語文和數學作業,複習第二單元下週考試,帶孩子去買件換季衣服,讀一本《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和孩子一起做一個模型,預習明天上課內容,背誦一篇課文中的三段,帶孩子去買個一直想買的玩具。

思考一下,如果是你,會怎麼來安排這個時間呢?怎麼形成目標計劃的呢?

教會孩子時間管理,不拖拉有行動力成學霸,這4招家長值得學

四、從行動上入手,形成“立刻、馬上行動”的習慣

行動意味着會有結果,如果行動會帶來困難,完不成的心理預期會讓人難以邁出第一步。

心理學上,人往往會給自己找很多理由,來證明這件事可以安排到後面再來做。

實際上,越重要的事情,往往越具有挑戰性,如果總是把這樣的事情往後推,時間一久,重要的事情大量積累而沒有完成,內心對自己的自責,和浪費時間的悔恨交織在一起,共同組成一個拖延症的現象出來。

我想做的,但遲遲不行動,就是內心潛意識在對自己做怪。

我們成年人如此,孩子也有同樣感受。

要跳出如此怪圈,不是簡單講講道理,或者是道德的批判來起作用,我們要打造一種行動力。

研究發現,人類大腦面對壓力和不舒適區域時,會因爲警覺而在潛意識上讓人停止行動。我們顯意識告訴自己應該行動而潛意識卻恰恰相反,原因就在於此。

但是,如果只是邁出微小的一步,大腦感覺沒有危險,它就不會阻止這個行爲。頭腦中那個無形的阻力就消失了。

利用這種人類大腦的特點,美國人斯蒂芬·蓋斯完成了自己的逆襲:

從2012年開始,他每天至少做1個俯臥撐,兩年後,他擁有了夢想中的體格,寫的文章是過去的4倍,讀的書是過去的10倍。他養成了好的讀書、寫作和健身的習慣,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轉身。

而曾經,他是宅男,懶鬼一個。

這給了我們極大的啓發。

要進行一項重要的目標,只需要邁出第一步,很簡單很容易,只需要告訴自己:先打開書本,寫下一行字即可。

當你發現這麼做毫無難度時,慣性會驅使你繼續寫下第二行字,第三行字...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總是能保持愉悅的狀態,用這樣的狀態去完成目標,過程中的痛苦程度會大大降低,同時,我們的成就感卻在此過程中點滴的積累。

最後的收穫,是目標的完成,時間的充實,自我的滿足。

教會孩子時間管理,不拖拉有行動力成學霸,這4招家長值得學

這樣的心理狀態與寫作業、學習掛鉤之後,就種下了心錨。

原來一想到學習,心裏的感受就是:痛苦、迷茫、難受、害怕和恐懼;現在寫作業的內心感受是輕鬆、愉悅、有趣、成功。

這樣,孩子的內在動力很容易被激發,因爲追求快樂和滿足,可以從學習上得到,由此進入正向循環,學習好習慣也就養成了。

最後總結

面對磨蹭拖拉,寫作業拖延等等現象,我們需要從科學的角度來認識這些現象背後的問題所在。幫助孩子打造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可以從4個維度上來進行。

一是時間顆粒度的打造,時間顆粒越細,時間利用效率越高;二是計劃表的規劃,一定要跳出羅列式的作息表,避免進入誤區;三是對目標進行合理安排,越重要越緊急的放在首位,集中精力攻克,切忌貪多求全;四是立刻、馬上行動,從微小一步開始。

庭爸有話說:這種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是極其長效的做法。越早打造越好。培養的過程,家長也會同步得到成長,共同的改變會讓整個家庭都發生變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