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對手會灌輸給你大量的勇氣。

                                                                                                                  ——卡夫卡

      愛爾蘭當代著名女作家梅芙 . 賓奇原來是一位小學教師,生活很清苦。在債主的催逼下,她只得拿起筆依靠寫作賺錢還債。經過一番努力,賓奇的名字在愛爾蘭變得家喻戶曉。多年後,她在公共汽車上遇到當年的債主,不勝感激地說:“謝謝你,是你把我逼成了暢銷書作家!”

      一個武林高手最怕的是沒有對手,從而陷入“孤獨求敗”的境地。因爲沒有合適的對手,他就會失去進取的動力;沒有合適的對手,他就看不清自己武功的缺陷;沒有合適的對手,也就無法激發其最大的生命潛能。

      然而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客觀上淡化了他們彼此競爭的氣氛,這也是許多孩子不夠主動的原因。要使孩子變“被動”爲“主動”,就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爲孩子尋找一個合適的競爭對手。

      (1)好的“對手”要旗鼓相當

      家長不能爲了提高孩子的能力,就一下給孩子找一個太優秀的人作爲競爭“對手”,使孩子和自己的競爭“對手”絲毫沒有可比性。當孩子付出很大的努力還是比不上競爭“對手”的時候,孩子就會放棄,甚至向消極的一面發展。因此,好的“對手”要旗鼓相當,這很重要的。   

      平時,家長可以多和孩子的老師溝通,瞭解孩子與班裏更優秀學生的差距,在和孩子交談的時候,要有意識地讓孩子把對方當作追趕的對象。當然這個對手也可以是親友鄰居中比較優秀的孩子,他們最好年齡相仿,免得孩子覺得對方比自己大而心理不平衡,或者認爲這樣沒有可比性。

      (2)跟“對手”要比得具體

      “貝貝,你和隔壁的蠻蠻比一比,你看人家多聽話呀!”當媽媽隨口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孩子就會放在心上,當他事事和蠻蠻比較的時候,也會學習到蠻蠻身上的缺點,因爲孩子的心裏沒有好與壞的標準。他只聽從了媽媽的話要和蠻蠻比聽話,最後孩子反而變得一點主見都沒有。

      所以,家長在給孩子找“對手”的時候,也要和孩子把比的內容說清楚,例如,“你看!表妹的字寫得多好呀,你能做到嗎?媽媽猜你一定沒有表妹寫得好,不信我們來打個賭......”

      (3)父母也會是孩子很好的競爭“對手”

      父母也會是孩子很好的競爭“對手”,例如,父母可以讓孩子和自己比誰會做飯、比誰的象棋下得好、比誰晨跑的路程最長等,只要是生活中對孩子有好處的事情都可以比,但是父母一定要做出榜樣,否則孩子也會覺得沒有什麼興趣。

      “對手”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可以讓孩子清楚地“照”出自己的問題和不足,從而有效地加以解決;另外,“對手”還能不斷地給孩子直接輸送能量。可以說,找好了對手,就會在兩個人之間形成一種獨特的“氛圍場”,而一個良好的富於競爭性的“氛圍場”,就是一個強大的“能量場”。

      孩子們都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爲他們找個對手,也有利於發揮他們潛在的能力。

      另外,家長在爲孩子找競爭對手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和對手的優點相比,不能讓孩子和其他小孩的缺點相比,否則只會適得其反。而且在與對手的比賽中,如果孩子有了一點進步,家長就應當立即給予肯定,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孩子,使他們建立不斷拼搏的信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