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僞教育。

                                                                                                                ——孫雲曉

      俗話說,“喫一塹,長一智”,但如果沒有懲罰,喫再多的塹,也不能長智。一提到懲罰,很多父母往往聯想到打罵等體罰手段,但懲罰絕不等於體罰或變相體罰,更不是心靈傷害和人格歧視。法國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寫道:“我們不能爲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是他們不良行爲的自然後果。”

      適度的懲罰可以使孩子把自己的錯誤行爲與這種行爲造成的不良後果聯繫起來,從而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克服不好的行爲習慣。

      適當的懲罰也是對孩子的愛,但懲罰遠遠不是打幾下屁股那麼簡單,懲罰是一門藝術。教育專家指出,懲罰需要有技巧地實施。

      (1)懲罰要以尊重爲前提,不可傷害孩子的尊嚴  

      在日本家庭中,父母對孩子雖然很嚴厲,但如果孩子在公共場所犯錯,父母一般不會當衆處罰孩子,以防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一般來說,兩歲以上的孩子,就不要當衆懲罰。特別要依據孩子的氣質特點對孩子給予適當懲罰,對於敏感的孩子不能懲罰得過於嚴厲。

      (2)懲罰應及時

      一旦發現孩子的行爲有錯,只要情況許可,應立即給予相應的懲罰。不要說什麼“等你爸爸回來再說”、“你媽回來後讓她管教你”。如果不能及時懲罰,一般就不要再懲罰了。孩子的思維簡單,忘得也快,如果事情過去幾天再懲罰,或幾件事情加起來一起懲罰,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3)要在適宜的時間懲罰

      不宜在飯前、飯後訓斥孩子,這樣容易影響孩子的食慾,情緒。

      (4)一次只說一件事

      懲罰就事論事,不要把之前的事兒再翻出來。

      (5)講清楚理由

      要給孩子講清楚爲什麼要懲罰他,他錯在哪裏。

      (6)不要說氣話,比如說一些“你氣死我了,早知道就不該生你”之類的話,這樣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不愛自己了。

      (7)不要太頻繁

      該懲罰就懲罰,但次數不可過多,否則就失去了意義。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阻止兒童不正常行爲方面,懲罰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教育不可一味賞識也不能一味懲罰,唯有將二者結合起來,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教育專家孫雲曉認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有人說,沒有批評的教育是“缺鈣”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教育,是危險的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批評也是一種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