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焦虑可能主要来自,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找什么样的人一起生活,怎样才能赚更多的钱。找到自己的热爱之后,需要我们不断地投资自己(这可能是回报率最高的一项投资),去学习,去和身边的人交流,去和业内人士交流,不断成长,不断奋斗,成为更好的自己。

年轻人,你为什么如此焦虑呢?

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生的使命。 —­——史蒂芬·茨威格

之前,经常听到朋友说到焦虑,焦虑自己工作得不到进展,焦虑自己找不到情投意合的人,焦虑自己拿不到高薪……。

焦虑,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种状态,我自己也经历过多次焦虑的折磨,不过,现在回过头来,再去看看当初的焦躁不安,发现这不过是人生的常态,不必大惊小怪。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焦虑的层次不尽相同。

对于,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焦虑可能主要来自,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找什么样的人一起生活,怎样才能赚更多的钱;

对于35-5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他们大多数结婚生子,在事业上也有所成就,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已经不再是他们的焦虑对象,子女的教育问题、双亲赡养问题,或许成为他们焦虑重点;

对于55岁以上人来说,焦虑的来则可能会更加不同。

年轻人,你为什么如此焦虑呢?

一、你焦虑吗

此前,看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央视《开讲了》做分享,就谈到了年轻人的焦虑。他认为,年轻人焦虑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不确定性,我们面对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不知道以后去往什么地方,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二是比较,人与人之间一旦比较,自然会出现心理不平衡,这种心理不平衡,在亲密的朋友之间更加强烈。一个乞丐,不会嫉妒百万富翁,但会嫉妒一个比他乞讨更多钱的乞丐;

三是选择,人生当中有很多岔路,每次岔路都面临选择,有选择必然会纠结,有纠结就可能产生心理的焦虑。

一个人想去当作家,写了几十篇稿件去投稿,全部石沉大海,所以他会焦虑他不适合当作家;

一个人想学语言,学了三个月依然发音不准,他会焦虑他不可能学会这门语言;

一个人学投资理财,坚持了一年,亏损几千块钱,他会焦虑他一辈子学不会投资理财……

对于年轻人而言,我们的焦虑更多的是成长的焦虑,来源于不能立竿见影的焦虑,归根结底,这是一种对现状不满,而短时间内又无法改变的状态。

我有个同学,毕业以后在多家公司任职,从事文案方面的工作,事业虽不能说成就斐然,但也是有声有色,但她对此却不以为然,每年乐此不疲的参加公考,结果却是屡败屡战。

之前,我问过她为什么执意考公务员?她说,经历过多个公司的工作,依然找不到那种心里的安全感,公务员至少能让我心里踏实些。对于考公务员这件事情,我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是她那种考公务员找安全感的逻辑,我确实有些吃惊。

年轻人,你为什么如此焦虑呢?

实现梦想唯有不断努力奋斗

不可否认,很多年轻人生活中充斥着焦虑、迷茫,内心感的安全感极度缺失。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安全感是需要外部条件支撑的,没有这些外部的硬性条件,安全感根本无从谈起,就像我那位同学。

不少人说,我买个房子就有安全感了,我找个有钱的男朋友就有安全感了…….

可是这种外部获得安全感,怎么会长久呢?

如果感情破裂了怎么办,如果男朋友破产了怎么办,那你还有安全感吗?

真正的安全感,或许并不依赖于外部条件,而是自己内心的平静与踏实,而这种踏实与平静,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奋斗去实现。

二、面对焦虑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找到自己的热爱

生活中从来没有来不及,更没有人能轻易擦掉生活过的痕迹。找到自己的热爱,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死命的坚持,让自己成为一个专业的人。当然,生活有时会像板砖一样砸向我们,但是即使是头破血流,我们也要坚持自己的信仰。

或许,一个人最大的不幸,并不在于他走瘦了多少困苦与挫折,而在于他虽然终日忙碌,却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最喜欢做什么,最需要做什么,只在迎送往中匆匆度过一生。一个人只有找到自己的热爱所在,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才心甘情愿投入时间与精力,更容易成为行业精英。

投资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有人说,我们对未来的信心,源于对自己的信心。而我们对自己的信心,则来源于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以及对自己未来创造性的期待。

找到自己的热爱之后,需要我们不断地投资自己(这可能是回报率最高的一项投资),去学习,去和身边的人交流,去和业内人士交流,不断成长,不断奋斗,成为更好的自己。

正如某广告人所说,多数人的焦虑来源于“来不及”:

来不及弄清自己想要什么,双鬓已经开始发白;

来不及确定自己的爱情,就匆匆结婚了;

来不及去好好爱孩子,他就已经长达离开了你……

总感觉生活有太多的来不及,等待我们去寻找答案,可是这个答案却需要经过万苦千辛,只有自己能解。

文/张一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