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日本上週發生兩件比颱風更可怕的事

文 | 沈 林

對於最近的日本來說,可以說是多事之秋了。先是超強颱風“海貝思”登陸,導致日本嚴重受災,特別是東京首都圈,更是發生了創歷史的暴雨大風天氣。最新數據顯示,此次颱風已造成日本79人死亡,目前超過9.5萬戶仍在斷水,3900人以上繼續避難。

然而,也是在上週,發生了比颱風更可怕的兩件事。

第一件事情,日本福島縣郡山市政府發佈消息,受強颱風“海貝思”影響,阿武隈川河水氾濫,該市內一處電鍍工廠保存的劇毒氰化鈉發生泄漏。對儲存工業廢水的水池進行調查後,檢測出高於排放基準46倍的氰化鈉。

大家對氰化鈉可能不太熟悉,它是一種被廣泛用於金屬電鍍加工的原料,然而,該物質被口服或其氣體吸入人體後,會解離出氰基離子。

這種離子能與人體中細胞色素酶內的三價鐵離子(Fe3+)牢牢地結合,導致它不再能變爲二價鐵離子(Fe 2+),從而使細胞內一系列的生化反應不能繼續進行,人體會出現呼吸肌麻痹、心跳停止、多臟器衰竭等症狀而迅速死亡,整個過程僅需數秒。

怎麼樣,是不是感到毛骨悚然?因此,在許多懸疑推理劇中,它也常常被看作是“殺人不見血”的神器。

據悉,該市已經向工廠附近的20戶人家發佈了緊急避難通知。相關部門也正在回收工廠泄漏出來的池水。

不過,對於如何回收,網友們還是非常懷疑。

畢竟,前段時間爲了解決福島核電站的大量輻射污水,日本環境大臣還爲難地表示,“不得不把污水排入太平洋以稀釋”。

2011年地震和海嘯導致福島核電站癱瘓後,東京電力公司爲防止燃料棒熔化曾注入大量冷卻水,隨之產生了超過100萬噸污水。據悉,污水儲存設施將在2022年達到容量極限。

這就要說到颱風期間發生的第二件大事。也發生在福島。

福島縣田村市發佈消息稱,由於遭受颱風侵襲帶來大雨引發洪水,導致福島核事故去污工作中產生的放射性物質等廢棄物(包含受核輻射污染的土壤)的臨時放置場受災,裝有廢棄物的集裝袋被衝入了古道川。古道川與高瀨川合流後,在浪江町流入太平洋。

據悉,該地區共存放2667袋福島核電站事故的污染物,垃圾袋中含有高濃度的碘-131。據當地環保組織分析,這些輻射物很有可能順着河流進入大海,目前只有10袋被日本官方發現,其他很有可能已經進入海洋,會對整個太平洋的生態環境帶來十分惡劣的影響。

其實,這事原本是可以預防的。此前,韓國媒體曾實地查看,發現露天堆放場管理鬆懈,核廢料與河道之間毫無遮擋,且管理鬆懈,情況不容樂觀。

果然,天災一來,日本這核廢料也就“自然而然”流入大海了。對此,日本方面則表示:此事不會影響環境。

也難怪有網友暗搓搓地認爲,也許這事兒就是日本處理核廢料的一種方式。畢竟天災不能避免,到時候你可怪不着我咯。。。。。。

不管如何,這場超強颱風無疑暴露了日本應對超級颱風等自然災害的短板,颱風到來前一兩天,日本媒體就開始密集報道此次颱風可能造成的危害,但災害真的來臨時,有受災民衆表示,“海貝思”無疑又一次暴露了日本國土、基建脆弱不堪的事實。

據公佈,“海貝思”此次造成了日本政府管理的24條河流、15個地方政府管理的118條河流出現氾濫,河岸決堤多達21處,引發部分地區較大面積浸水。雖然日本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財力建設水庫和堤防,以防止河川氾濫,但近年頻發超乎預期的雨災水害,“治水”效果並不盡如人意。

而隨着全球變暖,60年後,超級颱風可能將以“7年6個”的高頻率接近日本。。。。。。要是日本沒能經受住考驗,那麼如同今年這樣的人禍恐怕還會接二連三發生,到時候,日本的問題恐怕將會成爲全人類的問題。

細思恐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