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坚持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组织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支持军队参与驻地扶贫,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扶贫,形成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中国坚持发挥政府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的投放,发挥资本市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形成脱贫攻坚资金多渠道、多样化投入。。

我国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减贫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发挥了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探索了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强化组织保证

扶贫开发,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

建立“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体制机制,强化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要求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根据职能承担脱贫攻坚任务,为扶贫开发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选派300多万名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到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他们与数百万乡镇扶贫干部和村干部一起,在扶贫开发中得到锤炼,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增强,提高了做群众工作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成果共享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成功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这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使千百万农民通过转移就业增加了收入、解决了温饱问题,还为各级财政增加扶贫投入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时,把扶贫开发作为重要内容,放在突出位置,带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参与发展过程。

我们不断丰富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为贫困地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西部大开发战略安排的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优先在贫困地区布局。

坚持开发式扶贫,激发内生动力

中国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

对贫困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全方位改善发展环境,增强活力和动力。

对贫困人口,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升整体素质,摆脱思想贫困、意识贫困、能力贫困,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同时,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国家逐步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农村特困群体保障制度和临时救济救灾制度,加大对残疾人的扶持力度,为贫困人口编织起社会安全网。

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

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农村普遍贫困的状态,中国实行普惠性的政策措施,使大部分地区和群众受益。

一是开展建档立卡,解决“扶持谁”的问题。

2014年,全国组织80多万人逐村逐户开展贫困识别,基本摸清了我国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信息,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

二是开展驻村帮扶,解决“谁来扶”的问题。

全国累计选派300多万名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参加驻村帮扶,目前在岗的第一书记20.6万人、驻村干部70万人,加上近200万名乡镇扶贫干部和数百万名村干部,一线扶贫力量明显加强。

三是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解决“怎么扶”的问题。

贫困地区特色种养业较快发展,电商扶贫、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等新模式成效显现。

四是严把贫困退出关,解决“如何退”的问题。

中央建立贫困退出机制,明确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标准和程序,指导各地科学合理制定脱贫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对拟退出的贫困县组织第三方进行严格检查评估,确保退出结果真实。

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监管

资金投入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保障。

中国坚持发挥政府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的投放,发挥资本市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形成脱贫攻坚资金多渠道、多样化投入。

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

扶贫开发,各方参与是合力。

中国坚持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组织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支持军队参与驻地扶贫,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扶贫,形成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

扶贫开发,从严从实是要领。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各环节。

党中央将脱贫攻坚作为巡视工作重要内容,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 中央出台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评价办法、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成效评价办法,扶贫领导小组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考核,党中央、国务院审定考核结果,较真碰硬促进真抓实干。

坚持减贫国际交流合作

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地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2004年5月26—27日,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在上海举办了全球扶贫大会,推广中国“政府主导大规模减贫计划”的经验。 此后,中国减贫国际合作从以引进资金项目技术为主转向双向交流。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70年农村发展与制度变迁》】

相关文章